記者曾在2010年、2011年、2012年多次赴溫州實地考察,親身經歷了樓市過山車。2010年,在銀行貸款寬松、民間融資便利的大環境下,各 路民間資本將這座地級市的房價炒到了超過上海的水平,均價4萬元、5萬元的樓盤比比皆是,讓老舊和欠缺章法的城市布局建設顯得相當違和。
當時市中心地標性樓盤、被譽為“為溫州加冕”的鹿城廣場單價甚至從開盤時的3.3萬元漲到了10萬元之高,2012年記者重返溫州調查時,該樓盤的均價已經腰斬,實際成交單價僅4萬出頭,而現在其二手房掛牌價也不過如此,對本地投資客的心理顯然有著負面影響。
而2010年封頂的商業地標世貿中心則將自己的輝煌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刻。之后,該樓盤被曝出馬拉松式的訴訟糾紛,除了2006年底銀泰百貨早已進駐 裙樓外,主樓一直空置,開發商多年來都聲稱正在洽談知名品牌,但仍然沒有實質進展。幾乎淪為爛尾樓的世貿中心也成了溫州地產投資客們的心頭刺。
據記者調查,令溫州炒房團叫苦不迭成為樓市驚弓鳥的,還有遠在迪拜的20億元投資。這座用“石油美元”堆積起來的城市一度是溫州人炒房的海外大本 營,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在2004年的單價還只有5.6萬元/平方米,2008年接近炒房巔峰,達到驚人的20萬元/平方米,但溫州人注定要在2011年 前后承受連環打擊,金融危機的持續發酵令迪拜樓價縮水超過45%,新房空置率超過四成,溫州人花了20億元買一個樓市大教訓,至今心有余悸。
溫州銀監局數據則指出,截至今年7月末,溫州銀行業儲蓄存款余額5019.33億元,按照全市常住人口911.7萬人統計,人均儲蓄存款55054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了1萬多元。這些躺在銀行“休眠”的巨量資金也反映出溫州人如今趨于保守的理財心態。
部分“溫州幫”轉戰A股
隨著“炒房團”的覆滅,特定的溫州概念也在地產圈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A股“溫州幫”。其實“溫州幫”的說法還有不小的爭議,它 是指今年以來市場上出現的一股神秘資金,在某些股票上短時間內快速拉升,并用斷頭鍘刀形態暴力出貨,因為現身龍虎榜時常常是以溫州席位為主,故而稱為“溫 州幫”。
這些席位包括了上海證券溫州月樂西街營業部、銀河證券溫州錦繡路營業部、長江證券溫州車站大道、方正證券溫州麗岱中路、上海證券溫州永嘉環城西路、國信證券樂清旭陽路等,但是究竟其背后的操盤手是不是溫州籍,難以下斷言。
之所以身份未明朗的“溫州幫”即刻引發了資本市場的熱議,一方面當然是因為“溫州”兩字在投資界的敏感地位,另一方面則是其操盤手段的兇狠被稱為 “散戶收割機”。“溫州幫”的出現,使得曾經橫行A股的坐莊手法“吸籌—鎖籌—拉升—出貨”重現江湖,有觀點認為這是徐翔坐莊的“寧波漲停板敢死隊”之 后,又一波在股市里掀起血雨腥風的強大力量。
根據媒體不完全統計,目前“溫州幫”染指的股票眾多,包括上峰水泥、同力水泥、中房地產、乾景園林、湘潭電化、華鐵科技、中堅科技、銀億股份、安利股份、旭光股份、渤海股份等等,大多都是盤子小、股價低、機構占比少的股票,和游資的擇股標準相差無幾。
而其中最著名的兩大杰作就是中電電機和世龍實業,中電電機經過連續7日大漲超過60%后,曾在9月6日成為兩市唯一跌停股,并在隨后幾個交易日放量下跌,足可見莊家“手起刀落”的操盤風格。
世龍實業的散戶也曾遭到溫州席位的坑殺,該股7月5日、6日連續漲停后,7月7日尾盤拉升收漲近5%,次日直接低開,并于午后封死跌停。7月7日,世龍實業因連續三個交易日漲幅偏離值累計達20%而上榜。
不過,也有溫州本土證券圈內人推斷所謂“溫州幫”其實是私募機構利用股票配資,借用溫州資金“攪局”。在去年A股大牛市期間,溫州就曾被戲稱為“配 資資金批發池”,據溫州市證券期貨業協會統計,2015年一季度,即牛市火爆時,溫州融資融券期末余額達到了78.21億元,占托管市值1649.29億 元的4.7%。同期,溫州全市證券交易額同比上漲249%,占全國總交易額1.94%。
該協會統計還顯示,今年上半年雖然證券交易同比減少了46.5%,但截至6月末,溫州股市資金開戶數達到124.83萬戶,上半年新增股民15.5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