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資訊 > 建筑地產 > 正文
樓瘋眾生相:溫州炒房團為何缺席本輪樓市狂歡?
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  作者:勞佳迪  時間:2016-10-11 09:02:51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 而最晚加入“長三角俱樂部”的合肥更是樓市殺出的一匹黑馬,當地人稱買房變成了一場體力、運氣、關系甚至是人品的終極較量。

  銀行對企業“惜貸”,押寶房貸

  “樓瘋”對中國實體經濟的另一個重大影響在于“錢袋子”的變相收緊,新增貸款數據已經顯示出銀行貸款投放的明確傾向。上半年高達四成的新增貸款流入 房貸市場已令人唏噓,豈料最新公布的7月信貸數據更是讓人震驚。央行數據顯示,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4636億元,其中住戶部門貸款4575億元,這也就意 味著房貸幾乎占據了7月新增貸款的全部。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貸款減少了26億元。

  針對這種貸款投向結構問題,央行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從住戶部門貸款看,今年增長確實比較突出,當然主要與不少城市房地產市場升溫有關,前7個月平均每月個人中長期住房貸款都接近4000億元。

  東吳證券報告還指出,上半年銀行新增貸款僅0.5%投向制造業,新增貸款中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占比相較年初分別降低了14.7和12個百分點。

  除了央行信貸數據,各大銀行上半年的成績單也在傳遞著房貸迅猛增長的信號。作為傳統的個人房貸供給大戶,建設銀行上半年新增個人住房貸款4077.82億元,同比增長14.7%;農業銀行新增個人住房貸款也達到3110億元,同比增長16.11%。

  “從風險管控上看,房地產可以做抵押,風險相對比較小,整個房地產市場又比較成熟,房產處置和變現比較容易,在中國經濟持續調整和利率下行的大環境 下,上半年中國30家上市銀行持續面臨盈利增速放緩、息差收縮、不良貸款‘雙升’和資本充足率下降的壓力,銀行選擇房貸業務作為發展重點方向也是不得 已。”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合伙人王偉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如是解釋。

  相比之下,銀行對公司類貸款的投放顯得頗為“吝嗇”,甚至出現同比增速大幅放緩的現象。財報顯示,上半年中國建行的公司類貸款較上年末僅新增627.96億元,微增1.09%;農行較上年末新增1175.58億元,但與去年同期相比甚至少增超過2000億元。

  但是,這種現象也引起了外界對系統性風險的擔憂。海通證券在一份最新發布的報告中稱,新增房貸占GDP比重正在迅速提升,經濟存在泡沫化風險,日本 即使在房產泡沫最嚴重的1989年,居民新增房貸占當年GDP的比重也未超過3.0%,而2015年中國新增購房商貸+公積金貸款占GDP比重為 4.9%,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7.7%。

  開發商陷入紙面富貴?

  “在美國和英國,無論是摩根士丹利和標準普爾的全球產業分類標準,還是倫敦金融時報的全球分類體系,都是將房地產業列入虛擬經濟范疇,而國家統計局 制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時,房地產投資還是作為單獨門類存在,大體是歸入了實體經濟子部門的口徑,但實際上,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的房價早已經具 有明顯的金融屬性,對于GDP的真實貢獻反而是非常有限的。”央行某省級分行一位資深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

  在上述資深人士看來,房地產價格的基本構成要素中,只有建筑和裝修可以啟動內需,帶動相關產業,“在總的用度支出中,流向政府的土地和稅收一般占到 了一半之多,上海開發項目流向政府的份額最高,可以達到60%以上,我們測算過,一個人若花100元可支配收入買入房子,其實只有不足30元拉動了內需, 其他都被政府和開發商劃走了。”

  不過,開發商在此輪“樓瘋”中恐怕也只是賺收入不賺利潤,最大的問題是成本掣肘。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前8月拿地最積極的前 50家房企平均拿地成本為7077.8元/平方米,而在2015年同期,拿地平均成本只有4261元/平方米,也就是企業拿地平均成本增加了66%。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盡管樓市“妖風陣陣”,但地價透支了開發利潤,房企早已不再是“暴利時代”,只不過淪為銀行 打工族,“從2015年開始,房企就出現增收不增利潤的現象,寬松的房地產政策雖然刺激了房地產市場探底回升,但上漲的一二線城市不代表全國市場。雖然全 國一二線城市回暖,但三四線依然處于調整過程中,以價換量還在持續。即使是一二線城市相對樂觀,但過多的豪宅項目,也逐漸影響了房企的去化速度。”

  從上半年財報看,135家房企的凈利潤率只有8.15%,而以前即使在成交慘淡的2015年同期利潤率也有10.1%——遠遠不及多個城市房價的漲幅。盡管房企營業收入漲幅高達37.11%,但凈利潤漲幅低于營業收入漲幅。

  以萬科和保利地產為例,這兩家銷售金額超過千億元的企業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增幅分別為49%、30%,但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速分別只有10.42%和0.21%。

  在“樓瘋”背景下,中國企業幾乎沒有贏家。盡管近年來一線城市的房價高居不下,去年初中央打響去庫存戰而造成寬松的購買政策環境,但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曾發布報告顯示,去年前三季度房地產投資對GDP的貢獻率僅有0.04個百分點,幾乎落入負增長貢獻軌道。

關鍵詞: 上海 房地產 房貸 房價 去庫存
分享到:
[責任編輯:李勝軍]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6 手機: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