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地王潮”更是奪人心魄。9月19日上午,江寧正方新城地塊經過182輪慘烈競拍,最終因為達到最高限價不得不擱淺等待搖號決勝。正當看客們尚未回過神之際,20日7幅宅地全部超出限價,開啟了南京地王的“搖號時代”。
據少數獲準現場觀摩的媒體人回憶,當天土拍剛一“開閘”,1分鐘內已經有50輪競拍,最終以每場3~5分鐘的速度沖到“現房銷售待確認”的地步,并 以平均15分鐘進入搖號。有觀點戲稱,這些沖破最高限價的地塊,深刻影響了周邊房價,附近“有房族”每5分鐘賺足1萬元/平方米。截至目前,今年南京已經 出現25宗總溢價率超過100%的地塊。記者注意到,南京新房庫存量持續走低,已經連續5個月低于3萬套,供需失衡刺激下的南京樓市,房價一天一個樣,局 部樓盤高達5萬元/平方米,直接叫板上海。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8月,南京在全國省會城市房價排行榜上位列第三位,均價超過2萬元 /平方米,已經趕超廣州。
而最晚加入“長三角俱樂部”的合肥更是樓市殺出的一匹黑馬,當地人稱買房變成了一場體力、運氣、關系甚至是人品的終極較量。據悉,中秋加推的位于主城區東部的樓盤252套房源有700人現場爭搶,下轄的肥東縣336套房源則在暴雨中引來近千購房者。
從價格看,相比今年3月的備案價格,前一個樓盤每平方米單價已經跳漲了4000元,漲幅將近50%;而“東大門”肥東雖然只是一個縣城,半年內房價也積累了類似漲幅,新房均價如今都已經過萬,商品房消化周期已經低至1.6個月。
9月24日,合肥最貴豪宅開盤,開盤當日1小時產生6億元銷售額,高層產品被哄搶一空。前一天,土拍市場的表現更讓合肥坐實了二線城市“房價四小龍”的寶座,單日11宗地塊平均溢價率達到250%,其中3宗溢價超300%。
北深
深圳爆出“20萬+”樓盤,首都現恐慌性買盤
雖然近期的房價暴漲輪轉到了強二線城市,但和上海一樣最早在“樓瘋”中扮演主角的北京和深圳市場如今也都走出了調控政策發布后的沉寂期。
記者從深圳各個區域一手新盤最新內部數據看到,在南山區已有樓盤均價達到21萬元/平方米,達到19萬元/平方米的樓盤也有3個。“現在關內的羅 湖、福田、南山、鹽田4個區新盤均價普漲到了‘10萬+’,‘15萬+’的新開樓盤占到了絕大多數,關外的寶安區和龍崗區也不乏‘8萬+’、‘9萬+’的 新盤,基本消滅了均價低于5萬元的樓盤。”一位地產數據庫資深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就連新成立的龍華新區單價也都賣到了7萬元、8萬元,要想找 單價略低于5萬元的一手新房目前只能去距離市中心30多公里開外的光明新區。
近日,美國經濟咨詢公司Longview Economics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目前深圳已成為全球房價第二貴的城市,僅次于加州圣何塞。
但這并不意味著北京就不是遍地“10萬+”的現狀。記者登錄北京市住建委官網,隨機查看發現,距離市中心20公里左右的部分新開樓盤售價也都在10萬元/平方米的水平,而這一度只是占據了北京不少重點中小學教育資源的西城區學區房的“特權”。
“我們不久前以200萬元的價格賣掉了自己的一套一居室,當時打算換一套兩居室,但是流程還沒走完,看來看去還是換不動,房價又飆上去了,房東每天 都在跳價,我們實在擔心踏空,正好有老鄰居在賣房,我們就趕緊買了回來,所以最后只是換了個門洞,還多加了50萬元。”在國企做財務工作的汪女士連嘆自己 當時的魯莽。
而今年1—6月北京住宅市場半年成交量195646套,同比增長58.1%,占去年全年成交量301010套的2/3,迎來7年以來最火爆的市場行 情。二手房交易方面,北京西城區堪稱北京“樓瘋”的典型樣本,如德勝門學區和西單附近的西長安學區,方圓1.5公里范圍內的所有二手房價格都達到了10萬 元~ 12萬元/平方米,平均房齡在20年到25年;而金融街的二手房,無論是否帶學區,價格都達到了13萬元~18萬元/平方米。
內陸省會
省會城市房價“火燒連營”
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的“樓瘋”就像是一場傳染病,一圈圈向外擴散,隨著部分城市限購限貸政策的頻頻落地,這股搶房的勁風終于刮到了內陸省城。和前兩年只漲北上深不同,今年以來的“瘋情”已經形成了“群城亂舞”的形態。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查看國家統計局數據發現,與7月相比,31個省會城市中(除拉薩未發布相關數據外),8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 29個,下降的城市僅有烏魯木齊1個。其中,尤以近億人口支撐的中原腹地城市鄭州的漲幅最為亮眼,環比5.6%的漲幅排名第一,合肥屈居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