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在 “第十三屆中國心腦醫學大會”的“聚焦數字,暢想醫療”交流會上,專家認為,精準醫療離不開大數據,大數據時代下的“互聯網+”對傳統醫療行業的改變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醫院內建筑設計布局避免過于集中,彼此間連廊的凈高和凈寬應保證在4m以上,從而使每棟建筑四周消防車都能到達,高層建筑還應保證有一長邊或超過四分之一周長部分直接落地,在此范圍設置消防登高場地或登高消防帶。
在2015年8月1日正式實施的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GB 51039-2014)中,關于“智能化”介紹,有些系統不再做統一要求,筑醫臺整合歸納,以饗讀者。
據筆者的觀察與分析,醫院建筑與樞紐建筑都屬于交通流線復雜、交通流量大且集中的建筑類型,其交通模式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樞紐建筑的交通組織及通行能力卻遠大于醫療建筑。
針對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建設問題,任伍愛闡述了5大關注點,并呼吁,由于關系到無菌物品工作的質量,它的建設也應成為重點工程。
美國聯合委員會要求每位患者的交接中都用標準化并相互配合的方法,以確保患者可以安全地從一個醫療機構轉移到另一個機構中。
中美醫院設計規劃的不同點主要體現在病房、手術室、前期策劃以及停車等方面,下面我們簡單看一下。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計算機應用與管理科主任陳金雄作為行業的元老級人物,2009年被美國《信息周刊》譽為“全球優秀CIO”,為《邁向智能醫療》作者。二十多年在醫院的工作經驗,使得陳主任更能準確把握和了解醫院的業務需求、醫務人員及病患的核心需求。
消毒供應中心的環境特點是清洗、操作的用水量大,加之高溫設備和物品散熱,環境中易產生水汽、濕熱和霉菌滋生,從而影響無菌物品質量的控制。
在數字醫院解決方案階段,需要結合數字醫院建設的戰略和能力分析這兩個階段的成果,設計醫院的IT應用藍圖,進行應用系統的集成點分析并構建醫院的數字醫院基礎架構,同時對這些內容進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
重癥監護病房(即ICU),重癥醫學監護是隨著醫療護理專業的發展、新型醫療設備的誕生和醫院管理體制的改進而出現的一種集現代化醫療護理技術為一體的醫療組織管理形式。
英國是實踐分級診療制度最早、最嚴格的西方國家之一。目前已是英國福利制度中的典型代表,較輕患者由普通門診提供初級服務,二級服務的提供方是醫院,
作為醫院整體形象的“面子工程”,醫院標識系統正隨著醫院的極速發展變得越來越舉足輕重,如何滿足社會人群對醫院環境和醫院文化質量越來越高的要求,也成為醫院建設中必修的課題。
不少醫院改擴建,多數問題出自建筑設計的工藝流程不合理,造成醫患在后續使用過程中出現種種問題。對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基建處處長趙奇俠通過個人多年的基建實踐總結出一套自己的經驗。
眾所周知,醫院匯集著各種各樣的病人,被看作為病原微生物的聚集中心。美國醫院尤其是手術部的設計概念及控制思路有別于歐洲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