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雄:六大方面闡述醫院數字化建設經驗
來源:智業人 時間:2015-08-14 14:38:32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醫療衛生是民生關注的重點,而醫院又是醫療服務的主體,借助信息化解決“看病難、看病亂、看病貴”問題已是業界共識,問題是當前有幾家醫院真正做好了信息化?相比于其他行業的信息化建設,醫院信息系統龐雜且專業,內容更涉及民生、法律、隱私等方方面面,可見其信息化建設之不易。它的建設發展除了受制于國家政策外,各個醫院不同的管理模式、業務流程也制約著其發展。更好地建設數字化醫院在短時間內依然是艱巨的任務。時下,“互聯網+醫療”成為熱點,而當前的互聯網醫療更多還僅停留在診前預約、繳費,診后查詢、反饋等,診中這塊主要業務依然是空白,未來互聯網醫療將走向何方,醫院又該如何應對?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計算機應用與管理科主任陳金雄作為行業的元老級人物,最早參與到醫院數字化建設中,2009年被美國《信息周刊》譽為“全球優秀CIO”,為《邁向智能醫療》作者。二十多年在醫院的工作經驗,使得陳主任更能準確把握和了解醫院的業務需求、醫務人員及病患的核心需求。對于醫院數字化建設,他總是走在最前面、看得最深入,提出了不少獨到的理念、觀點,并主導醫院數字化建設在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進行落地實施。在他的帶領下,福州總醫院通過不斷地思考、總結、落地、實施、改善,成為全軍的信息化標桿。本文陳主任從需求、目標、標準、思路、挑戰及對策等6大方面闡述了他對醫院數字化建設的觀點。
以下為陳主任報告內容整理:
數字化醫院——機遇、挑戰、對策
所謂的數字化醫院可從物理層面和信息層面兩個方面進行定義,即在物理層面上實現無紙化、無膠片化和醫院的智能化、自動化,提供無處不在的數字化醫療服務平臺;在信息層面上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全醫療過程的信息采集、保存、傳輸和處理,并通過臨床數據倉庫對醫院所有數據進行一元化管理和應用,以利于數據挖掘和決策支持。
醫院數字化建設說簡單也簡單,說困難也困難。說它簡單是因為數字化整體建設思路很簡單,首先是抓住核心需求,然后才考慮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去解決這些需求;說它難是因為要建好很困難,當前沒有幾家醫院的數字化建設做得很好,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加上業務和技術的變革,醫院數字化也面臨著轉型和升級。
一、存在的問題
要知道需求是什么,可以從問題出發,從問題看需求。當前醫院數字化建設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與醫院業務模型脫節
信息模型應是醫院業務模型的信息展現,應圍繞醫院的核心業務進行信息模型的構建,醫院的核心業務是臨床診療,然而,很多HIS系統以收費為核心,甚至連患者主索引都沒有,顯然無法滿足醫院的實際需求。
2.模塊組成模糊不清
隨著醫院對信息系統專業度的要求提升,大而全但專業度不夠的HIS系統功能逐漸被各個領域的專業系統所取代,由此所產生的后果是醫院信息系統不斷增加,各個系統之間功能重復,系統模塊組成模糊不清,沒有清晰的概念。比如,醫生工作站是屬于HIS還是屬于電子病歷系統?住院藥房擺藥系統是屬于HIS還是HRP?核算系統是屬于HIS還是屬于成本核算系統?
3.醫囑是收費的附屬品
醫生是醫院最寶貴的資源,信息系統的目的應該是把醫生從其他業務中解放出來,讓其專注在診療上。然而,不少產品中,醫囑其實是收費字典。醫生在看病過程中,除了兼顧原有的手工業務流程,在信息系統的錄入過程中還要涉及收費,無疑是加重了醫生的負擔。
4.缺乏閉環的醫囑管理
醫囑是一條貫穿臨床診療的主線,閉環的醫囑管理需要包括醫囑錄入、醫囑審核及醫囑執行等主要業務流程,對醫囑是否及時執行、由誰執行、執行效果如何等進行全方位監控。然而,很多醫院并沒有實現閉環,沒有與移動護理平臺對接,護士校對后,醫囑就斷了線,這對醫囑的管理十分不利。
5.無法構建完整的數據中心
要實現數字化醫院,一般需具備四個數據中心:臨床數據中心、管理數據中心、影像數據中心和區域數據中心。盡管臨床數據中心有一些雛形,但離電子病歷要求的臨床數據中心相距甚遠;影像數據中心對于已建立PACS的醫院有一定的基礎,但還需完善;而其他的數據中心現在還基本是空白。
上一篇: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建設的五大關注問題
下一篇:中美醫院設計大不同,你知道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