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院這樣保障患者轉運的安全
來源:筑醫臺 時間:2015-08-17 09:45:10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美國急救研究所(ECRI)患者安全部(PSO)患者安全分析師Kelly Graham說:“在患者轉院或者轉科的過程中存在著患者安全風險,無論是負責照護的護士還是負責轉運的工人對此都是一件很不輕松的工作。”
安全轉運患者包括患者身份核查,有針對患者需求的適當的轉運工作人員和必要的設備物質,受過良好培訓的工作人員更有利于交接過程的溝通和安全保障。否則,患者可能送錯地方,也可能送錯了患者,患者被送達后也可能會被置之不理。標準化的患者轉運和交接流程可以減少在轉運開始、途中以及接收過程的安全風險。
轉運患者的風險隨患者疾病緊急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理想的情況是,患者在運送過程中接受的醫療照護水平和他在運送前是一樣的。”Graham說。比如危重患者在運送過程中會出現不穩定, 當轉運過程中患者的病情惡化,持續供氧和激活搶救程序都潛藏著危險。
為了保障轉運安全,危重患者在轉運過程中需要有專業的醫護團隊照護,有監護設備和呼吸機等支持。運送過程和之后的交接要有正式文本記錄,該文本記錄的內容應該遵從美國重癥醫學會(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和美國重癥醫學院(AmericanColleg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關于危重患者轉運的指導條款。由于任何患者在轉運過程中都有風險存在,因此規范文件中還應包含對非ICU患者安全運送和交接的指導。
美國聯合委員會要求每位患者的交接中都用標準化并相互配合的方法,以確保患者可以安全地從一個醫療機構轉移到另一個機構中。Graham指出,患者的轉運是一個整體過程,交接只是多個環節中的一部分,如果在任一環節不夠謹慎,錯誤就會發生。
根據2009年3月發布的《賓夕法尼亞患者安全警訊》(Pennsylvania PatientSafety Advisory),從2004年5月到2008年9月間,賓夕法尼亞患者安全局(PennsylvaniaPatient Safety Authority)收到的2,390份患者轉運相關的安全事件,其中41%是由于溝通不暢所致。我們和其他的PSO也收到了很多這樣的報告,以下就是其中之一:
一位患兒在手術后,立即轉入了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但是在交接過程中,沒有人告知NICU的醫護人員該患兒在手術室內的體溫較低,也沒有人告知該患兒是從手術室直接轉過來的,同時也沒有人告知該患兒未在恢復室進行恢復監護。NICU的護士在安置患兒時,發現其臉色蒼白,呼吸減緩。隨后對患兒進行了脊髓刺激,來恢復其體溫和呼吸,并且在體溫和呼吸沒有恢復到正常情況前還進行氣管插管。
Graham建議,各機構的患者安全事件報告系統都要注意患者轉運相關的安全事件。通過這些事件,我們才能發現有制度、流程和培訓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會發現需要重新評價和改進的其它問題。
Graham提出,患者的轉運需要考慮很多因素,以下是其中的幾條:
1. 列出患者最常轉運與接收的科室,并了解這些科室最薄弱的患者安全風險點。
2. 建立患者轉運團隊標準(根據患者的危重狀況和所需醫護級別而定)。
3. 確保患者轉運過程中的設備完好,落實責任確保轉運過程中的設備維護和故障排除。
4. 確定運送過程中可能所需救護人員都進行過培訓、有豐富的經驗和較高水平。
5. 制定并實施患者轉運過程中的醫護團隊、運送人員和接收人員間溝通的方法及交接清單。
患者轉運的制度和流程可能都會合并在一種運送模式中使用,該模式稱為“旅行車票”(Ticket toRide),即從出發地攜帶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交接列表,經運送者最后到達接收者手中,其間再結合“現狀-背景-評估-建議”(situation- background-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SBAR)的方法來加強溝通,并完成交接。ECRI也制定了這樣的策略,具體請在ECRI網站上進行查詢。
上一篇:中美醫院設計大不同,你知道幾個?
下一篇: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建設的五大關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