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醫院該如何構建IT應用藍圖
來源:?中國醫院建設指南 時間:2015-08-13 14:17:40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在數字醫院解決方案階段,需要結合數字醫院建設的戰略和能力分析這兩個階段的成果,設計醫院的IT應用藍圖,進行應用系統的集成點分析并構建醫院的數字醫院基礎架構,同時對這些內容進行深入的描述和分析。
(一)IT總體架構
醫院IT總體架構圖能夠總攬未來信息化建設的內容,直觀的描述各系統之間的關系,是目標、愿景和藍圖。在總體架構規劃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在框架設計上,從垂直業務和單一應用向扁平化信息平臺與主線業務的應用系統建設相結合轉變,利用縱橫交互的平臺技術實現統籌規劃、資源整合、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醫院醫療服務水平和監管能力,有效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任務。
(2)在業務內容上,從單純的醫院工作管理向綜合管理與為公眾提供服務相結合轉變,一方面突出服務功能,直接讓居民與患者成為信息化發展的受益者;另一方面突出資源優化與管理創新,利用 IT 技術快速提升醫院在區域內的競爭優勢。
(3)在實現路徑上,從追求單個系統規模向促進各系統資源整合轉變,加強標準化和規范化,逐步實現數據共享,避免應用系統的重復開發和數據的重復采集。
(4)應采用業界先進、成熟的軟件開發技術和設計方法,基礎技術框架采用組件化、平臺化的開發與集成模式;系統支持 C/S + B/S 架構等。
(5)在安全設計上,醫院信息系統安全等級應滿足相關要求。
業務架構、數據框架、應用架構、安全體系以及信息集成設計詳見第四篇《數字化醫院建設》之第三章《醫院信息化建設》。
(二)應用軟件部署
結合醫院的現狀,從臨床服務、運營管理、客戶服務、知識管理、后勤服務、區域協同、物聯網應用七大信息應用體系和醫院信息集成平臺,選擇醫院需要部署的信息應用系統或者需要豐富的應用功能模塊、需要提升優化的應用系統功能。各應用系統的功能要求詳見第四篇《數字化醫院建設》之第三章《醫院信息化建設》。
(三)硬件設計
硬件基礎設施是支撐整個醫院信息平臺運行的基礎設施資源、軟硬件及網絡等資源,主要包括各類系統軟件、系統硬件、網絡設備、安全設備、容災備份以及數據存儲等。
(四)安全體系設計
隨著衛生業務對信息系統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強,信息化環境也日益惡劣,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數字醫院安全架構設計需以等級保護為基本指導思想,從技術措施、安全管理兩方面構建醫院信息平臺的綜合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平臺承載業務信息的安全可靠及業務服務的連續運行,并可隨著未來業務及管理所需的不斷發展而動態性調整,最終實現“政策合規、資源可控、數據可信、持續發展”的生存管理與安全運維目的。
1.安全設計
《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公通字〔2007〕43號)、《關于開展全國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定級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07〕861號)、《信息安全技術信息系統等級保護安全設計技術要求》(GB/T 25070-2010)等文件等級保護標準規范提出了安全信息系統應當包括安全應用支撐平臺和應用軟件系統兩個組成部分,在應用支撐平臺方面提出了應當按照計算環境、區域邊界、通信網絡三個環節進行分等級的安全防護建設,同時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建設集中的安全管理中心,對部署在計算環境、區域邊界、通信網絡上的安全策略與安全機制實現集中管理。
其中,安全計算環境主要針對主機安全性保障提出,對于醫院信息平臺,應實現二級增強的計算環境所要求的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安全審計以及數據保密性和完整性等內容,此外,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數據的備份及存儲恢復措施,如條件具備,可構建集中的數據和系統災備中心,保證在發生安全事件時能夠盡快恢復數據、系統,快速恢復業務等;
安全區域邊界針對隔離與訪問控制而提出,應實現二級增強的區域邊界所要求的防火墻隔離、安全審計、入侵防護以及惡意代碼監測與過濾等內容;
安全通信網絡則針對網絡及通訊的安全保障而提出,應當實現二級增強的安全通信網絡所要求的通信機密性、完整性保護、網絡設備安全性保護、網絡設備冗余等內容;
安全管理中心則關注上述三個層面所采取的安全措施的集中管理,包括系統管理、安全管理等相關內容。
其次,物理安全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安全防護機制;需要加強計算機房的安全建設,機房必須具備防水、防潮、抗震、防雷擊、防盜竊、防靜電、防電磁輻射的措施。
安全管理方面,要考慮政策、法規、制度、安全培訓等,制定切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運行維護機制。
2.隱私保護設計
電子病歷是由一系列關于個人健康資料的數字化檔案庫構成,如病人的身份確認、病歷記載、實驗室檢驗、影像診斷報告、處置、治療、用藥等信息。加強對電子病歷的隱私保護是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重點關注的問題,《電子病歷基本規范(試行)》要求:“對操作人員的權限試行分級管理,保護患者隱私”。
患者隱私保護應對醫務人員進行身份審查,根據病種、角色等多維度授權對于用戶登錄,當醫務人員因工作需要查看或訪問非直接相關患者的電子病歷資料時患者電子病歷時,應警示使用者依照規定使用患者電子病歷資料,系統應自動生成、保存使用日志,對電子病歷數據的創建、修改、刪除等任何操作都將自動生成、保存審計日志,用于日后的審計。同時,應加強對關鍵個人病歷信息(字段級、記錄級、文件級)進行加密存儲保護。從而使患者的隱私得到更好的保護。
醫院應當建立電子病歷等醫療數據信息安全保密制度,設定醫務人員和有關醫院管理人員調閱、復制、打印電子病歷的相應權限,建立電子病歷使用日志,記錄使用人員、操作時間和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調閱、復制電子病歷。同時,建立、健全電子病歷使用的相關制度和規程,包括人員操作、系統維護和變更的管理流程,出現系統故障時的應急預案等。具體標準可依據《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并參照《信息系統安全管理要求》等進行。
(五)IT組織
IT管理組織架構是貫徹IT策略的組織保證,這個組織完成決策管理(IT建設發展規劃、項目審批)、實施管理和運行/維護管理三部分工作。醫院IT基本管理組織架構如圖1:
圖1 醫院IT基本管理組織架構與職能
為有效推進數字醫院建設,應建立院級信息化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指導和督促醫院信息化建設項目的實施。辦公室由信息中心負責。建議建立醫院信息管理委員會,重點論證信息化計劃、年度項目、信息化預算、現狀評估、項目論證等;建議建立信息化建設網絡體系,每個科室病區確定一名網絡成員即“應用系統協管員”。院領導任領導小組組長,應高度重視,親自決策、親自推動,才能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得到保障,處理好重點項目、難點項目的協調,保證建設的順利進行。條件成熟時逐步建立首席CIO制度和首席數據官制度。
信息管理委員會一般由主管院長或分管院長任主任委員,由信息中心主任等擔任副主任委員,由各職能科室負責同志以及信息中心技術骨干、臨床醫技部門專家代表組成。信息管理委員會的管理原則是:對醫院信息統一領導、設計、規劃,打破信息壁壘,實現全院信息共享,信息資源合理利用,提高信息化工作效率。信息管理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包括:負責制定醫院信息發展戰略、發展規劃;負責審定信息中心年度與半年度工作;負責制定醫院信息管理辦法、管理制度;負責醫院信息軟件、硬件的規劃、論證工作和預算編制工作;及時掌握醫療信息發展動態并及時做好信息反饋工作;在院部的領導下開展各項工作,為院部提供決策依據;審議監督信息建設及經費使用等重要事宜;定期召開會議,討論、制定醫院信息工作發展計劃和應急事項。
上一篇:醫院建筑中的ICU病房的整體設計與布局
下一篇: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建設的五大關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