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感謝對話嘉賓與大家的精彩分享,相信帶個大家很多啟發。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企業在激烈競爭中保持領先的靈魂。《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明確提出堅持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為了幫助會員企業更好的在行業拐點中尋找新的機會,加快技術創新及應用的步伐,此次會議特別邀請到了原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策略總監、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總監,現任佛山市知識產權協會首席顧問專家、佛山路透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劉羽波劉先生,與大家分享廚衛應用技術創新之路,掌聲歡迎。
佛山路透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劉羽波演講
劉羽波:各位企業家,還有各位同仁,今天會議很密集,我現在直接進入主題:創新。
“創新”個詞從去年開始被各位廣泛傳播,但是我想問大家一句:大家知道什么是創新嗎?我今天講的創新要先設定一個范疇,只講技術創新,在座各位講的很多創新,包括管理創新甚至營銷各方面的創新,我這里主要是講技術創新。在技術創新方面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我今天帶領大家一個個過一下,是不是和我們平時認為的不一樣,因為這個世界自從有了互聯網以后,尤其是進入了微信時代,每天看到的文章太多,這個世界的觀點太多,但是真正的知識并不多。
我們在世界上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創新者?有人認為創新者就是搞發明的那個人,國家原來提倡搞專利,大眾報道有很多,哪天一個小學生發明了一個什么東西,哪天一個農民家發明了一個飛機,其實不是的。首先我們要分清楚什么叫科學家?發明家?創新者?第一個人牛頓,他是一個科學家,因為他是搞科學發現,在世界上本來就有的規律,他發現了,然后把它提出來。第二個是發明家,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這個東西,我現在把它創造出來了,就是亞歷山大弗萊明,他是發明青霉素的人,為什么我們沒有把他放在創新,因為他只發明了青霉素,并沒有開展整個青霉素產業。第三個是愛迪生,原來在上學的時候都知道,愛迪生他是一個發明家,其實發明家只是其中一個最小的身份,他真正是創新者,為某項解決辦法謀求大眾化應用,并成功營銷出去。電燈是愛迪生發明的,到底是不是他發明呢?其實電燈不是愛迪生發明的,愛迪生只是在電燈應用過程當中,那個時候電燈只能點兩個小時,愛迪生把能用四個月的燈絲發明出來了,這個時候電燈才能為大眾所用,才不會只停留在辦公室,而且愛迪生為了電燈的產業化做了非常多的事情,首先他不僅僅改進了技術,不僅僅把電燈絲創造出來,還發明了燈泡里面抽真空的真空泵,電燈泡的壽命就更長,另外在那個時候最主要沒有電,不像現在到處都是電網,愛迪生燈泡用的是直流電,只能用發電機發電,用蒸汽機發電,他的第一個客戶就是當時的大字本家摩根,摩根有一個大別墅,大別墅很高,摩根他們出行用的是馬車,所以有馬廄,在馬廄里面愛迪生裝了一套蒸汽機發電,派了兩個工人每天日夜發電,用電來點亮摩根家族那棟大樓。這個就是當初愛迪生他為了推廣他的燈泡事業做的事情。
真正的創新者要做三件事,第一點要把核心突破點技術說出來,第二點構建技術環境,第三點要融資,為什么要跟摩根那么好,因為他需要摩根的錢來做他的通用。另外愛迪生還要做法律事業,愛迪生發明燈泡之后和前面發明燈泡的人做了好幾年專利官司,整個世界的創新史,每個創新都跟著一大堆專利官司,另外要培育市場、參與競爭,愛迪生直流電燈泡有和特斯拉人競爭,他當時發明出來的科技是無線電傳輸,不是無線電波,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大范圍應用,愛迪生和特斯拉進行了很長時間的競爭。整個創新者這三點他都需要做。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是企業家,其實企業家才是真正的創新者,因為核心突破點的技術發明可以找發明家去做,可以找技術人員去做,技術環境層構建也可以做,但是第三層融資、法律事務、培育市場、參與競爭肯定是企業家做的,所以企業家才是真正的創新者。創新者和發明人不是一回事。
我們再來研究一下美國的創新史十大啟迪,這里面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詞,可能會顛覆你們的概念,第一個是能“偷”來的也不錯,第二個嫁接是有效的創新手段,現在有很多人認為技術創新一定要自己做,有個農民自己做了一架飛機那是創新嗎?飛機已經別人能做了,創新是指這個世界上沒有的東西你把它做出來了,這才叫創新,但是創新一定是有基礎的。有人說:中國的創新能力不行,其實這句話是沒有任何道理的,因為這個環境是需要一點點變化的,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走了幾千年的農業歷史,想一下子變成強大的工業化國家,這是不現實的,要一點點的來。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技術是需要前移的,現在咱們做廚衛,大家想過沒有?廚衛是從哪來的?中國原始人是不用馬桶的,不用取暖機的,也沒有整體廚房的概念,更不用說智能馬桶,這些東西都是從外邊來的,這是技術的前移,也是商業的前移,也是產品的前移,這種前移是非常正常的。我提醒大家一點“偷”是打引號的,不是真偷,“偷”是借鑒,利用前人的技術成果,而不能在那空白自己去想。
路透公司提出來技術創新的五力模型,對于技術創新而言,其實也有五個能力,這五個能力決定創新能否持續,能否發展。第一個情報力,很多技術都是前移來的,都是從別人那里過來的,你只需要把它拿過來就可以,但是這些技術到底在誰手里?到底發展到什么程度?必須要知道,這個就是情報力。第二個最核心的開發力,任何一個企業想搞技術創新,要有開發團隊,或者搞產學研合作的模式,或者委托給外面一家專門搞創新的企業來做,總之需要做技術開發的。第三個是保護力,不是保護力很重要,保護力是中心樞紐,在座各位原來不是很關注美國的技術史,美國整個技術發展史就是一部“專利戰史”,蘋果和三星在打專利戰,已經花了10億美金了,其中有8億落在了律師口袋里,其實整個創新史包括我剛才說的愛迪生的燈泡,縫紉機、飛機等等,整個技術創新史是和專利戰史連在一起的,專利就是技術的保護手段,所以保護力是一個中心,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也不是最大的一部分,但是是一個核心。這種保護力不一定是專利,可以有別的方式保護,你的技術特別牛,別人不可能破解,到現在為止全世界只有7個人知道可口可樂最后那0.3%是什么東西,這是保護力。第四個叫應用力,就是你的技術,技術應用不是僅指技術應用在產品上,還包括技術創新本身能為你怎么賺錢,最后一個也是很重要的,品牌力,前面所有的技術創新,如果不能夠轉化成品牌,這些技術創新是沒有意義的,剛才王總也引導大家,你的企業,品牌內涵是什么?是安全?舒適?等等,總之這個品牌才是真正的讓消費者感知到的東西,因為消費者不知道產品到底有多少高科技,比如說格力做過一個廣告,我的格力是1赫茲,老百姓不懂,美的做的廣告1晚1度電,老百姓全部都明白。
這是我講的第一部分,技術創新的五力模型。
第二部分:情報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
第一情報力。很多人都看過福爾摩斯的故事,同樣一個雪茄的煙頭在普通人看來就是一個雪茄煙頭,為什么福爾摩斯看到以后,他就能說出來這個雪茄的主人是什么階層的,為什么抽這個雪茄?主人到底有什么毛病?就是因為福爾摩斯他有最關鍵的一部分—識別工具,福爾摩斯有大量的背景知識,他知道煙絲產自哪個場地?可以判斷出雪茄是哪一天抽的?判斷出這個人穿什么樣的大衣?這種東西就叫識別工具。識別工具是從歷史、環境、具體技術當中轉化為企業的研發方向,技術的瓶頸點,技術開發的方法,識別工具就是把這個東西轉化成那個,所以識別工具很重要。
我給大家提兩個識別工具,第一個工具是S曲線,大家都在暢談智能馬桶,智能馬桶有很多觀念,中國的智能馬桶之所以今年能夠大火起來,是因為吳曉波那一段話,這其實只是一個觀念,并不是事實,如果是一個人寫一篇文章就可以把一個產品帶好的話,那吳曉波為什么不寫關于中國航天飛機的文章呢?一個人的觀點和文章不可能影響一個產業,影響一個產業是什么?就是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個技術從它誕生開始到真正的產業化運用,需要整整十年的時間,從產業化的運用再到產品的大范圍的推廣,產品能夠在市場上被絕大多數人所采用,也至少需要十年,這就是“雙十規則”,十不是一個確定的規則,只是一個概述,在不同的技術領域是不同的,傳統的行業里基本上是“雙十規則”,我剛才講的愛迪生的電燈符合“雙十規則”,因特爾的芯片也符合,現在有些互聯網技術就不符合,可能是符合“雙二規則”,兩年成型,兩年推廣,這個規則和S型曲線圖如何配合用?整個圖里面橫軸是時間,縱軸是專利數量,智能馬桶的技術在中國的專利布局里面,1998年松下在中國申請第一個關于智能馬桶的專利,把水里面加入空氣,智能馬桶技術最初在美國引進,真正大發展在日本,日本為什么提智能馬桶?智能馬桶最初是給象撲運動員用的,因為他們太胖了,日本發明了智能馬桶,能夠往上噴水的馬桶,最原始就是在水里混進氣泡,在這種情況下水才比較柔和,1998年松下就在中國申請了第一款這個專利,2003年松下才申請了整個馬桶的框架性專利,才真正構成了智能馬桶,一直到2008年運行了整整十年的時間,真正實用化,多噴頭,原來馬桶給象撲運動員用的,推向民眾的時候發現這個馬桶只適合男的用,不適合女的,才出現了雙噴頭,現在有三噴頭,因為有小孩,沖洗系統已經開始實用化,洗完了以后要烘干,暖風干燥,2008年實用化也在那個時候開始,這個年份不是確定的年份。今年是2015年,如果按照“雙十規則”,智能馬桶真正在中國大范圍引用,應該是2018年左右,就是在這幾年。正是因為技術發展到了,很多人不愿意買中國的智能馬桶,覺得技術不過關,跑到日本買馬桶蓋,這種現象被吳曉波發現了,寫了一篇文章,大家覺得原來這個人他引起了整個行業發展,這個就是倒果為因,原因是科技發展規律已經發展到了這里。
一個技術前移最重要的是本地化,智能馬桶來到中國以后,第一個問題是水質的問題,中國的水質不過關,不如日本,中國的智能馬桶一定要加水過濾系統,噴頭才會順暢。中國的廁所和中國的洗浴都是放在一起的,你的馬桶很有可能被水,被淋浴管淋濕,這個時候需要家電保護,這些東西都屬于技術本地化,而技術本地化是當地企業技術創新最大的一個突破點。洗碗機為什么中國人不愿意用?是因為洗碗機卡槽全部是歐洲人的規格,不符合中國人的餐具,所以沒人用。甚至我們做的櫥柜,你們櫥柜里面那些放置盤子、碟子、碗的東西,不太符合中國人餐具的特點,只是把老外的東西前移到中國,沒有想到技術本地化的問題。所以本地化是非常重要一個技術突破點。
還有一個專利解讀會議工具很重要,幫你找到技術突破點的,幫你規避技術的,剛才有位老總提到,我的東西有專利,你們也不能用,其實專利就是為了拿來使用的,既然公開了,只不過在一定保護期內不能照著抄,保護期過了可以用,如果在保護期內想用可以找你給你錢讓我用。所以專利技術就是讓你學的,專利解讀會議可以做一些風險的規避,也可以讓你找到一些技術突破點。
開發力是非常復雜的東西,包括產學研合作,怎么找研發團隊,怎么幫助研發團隊能力的提升,這是開發力。
保護力,有幾個工具,其中一個主要的工具就是技術應用矩陣。蘋果手機有一項技術叫滑動解鎖技術,這個技術有一個特點,如果別人偷用了這個技術,蘋果一眼就可以看到,只要蘋果拿到三星手機一看就知道用了,這個叫直觀對照。另外一個這個技術因為是蘋果的,所以別人特別想用,這個技術在矩陣的象限靠近右上角,這個技術是非常值得利用專利保護的,可以通過這個來判斷適合不適合用專利來保護,適合不適合后面來維權,事實表明三星確實用了這個技術,蘋果把三星告了之后賠了10億美金。
還有一個是應用力,其中有一個是集成吊頂公司,它的技術被行業內很多同行不屑,覺得不應該成為專利,但是這個專利確實維權成功了,說明你不要認為創新一定像愛迪生發明出燈泡,創新都是由小的積累而來的,小創新一樣會得到保護。九陽豆漿機和東鵬洞石的案例放在一起,東鵬洞石賣給采購方,九陽是賣給最終消費者,這兩類客戶不同引起了你在技術應用力不同,對于九陽來講是不會讓別人用它的技術,要強保護,但是對于東鵬來講洞石應該把技術放開一下,因為它需要投標,投標需要有人來配標,如果中國只有他一家賣,就遇到了問題,他去應標沒有人陪標,銷售遇到障礙,所以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客戶,技術應用是完全不同的模式。金凱地是佛山本地的公司,是做污水過濾設備,但是專利工作做的非常好,專利現在已經許可給一些上市公司,這些上市公司就可以成為他配標的企業,因為它的客戶東鵬洞石客戶一樣,都是需要大型招投標的客戶。說明在技術應用當中,你的策略是需要不同的。
品牌力,智能馬桶里面的TOTO,里面有很多技術,但是很多技術已經完全包裝成了品牌,電解水去污技術包裝成了智凈,釉面納米技術包裝成智潔,這個是技術創新品牌文化非常好的方面。
最后介紹一下我們公司,我們路透不是創新者,創新者是在座各位企業家,我們只是為創新者提供幫助和工具,大家今天已經聽了很多觀點,聽了很多振奮人心的演講,但是大家想過沒有,如果想做一些創新,是需要方法和工具的。世界上做事情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就是聽到一個觀念就去做,但是沒有路徑,沒有工具,也沒有方法。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一定的程序,用一定的工具,用一定的方法能夠幫助你實現你的技術創新。
最后給大家看一下我們整個的方案,情報力、開發力、應用力、保護力、品牌力應用的工具,如果大家想要在技術創新上有所突破,需要靠這些基本的工具去輔助你,才能真正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