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實施方案
(分發地方)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提高,文化費、旅游消費日益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需求,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旅游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我國文化繁榮發展,旅游業提檔升級,特定“十三五”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實施年限為 2016年至 2020 年。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提高文化旅游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握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握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把握好中央和地方權責分工,聚焦改善民生和擴大有效需求,做好公共文化服務托底、補齊遺產保護利用短板、夯實旅游產業發展基礎,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促進珍貴遺產資源保護傳承,充分發揮文化旅游在開展公民教育、促進地方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以及帶動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基本原則
(一)問題導向、突出重點。緊緊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的重大工程項目,針對文化旅游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優化投資結構,在公共文化領域重點保本,著力解決廣播電視覆蓋、民文出版等突出問題;在遺產保護領域突出創新,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補齊合理利用這一短板;在旅游領域重點改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條件,集中打造新景區,夯實旅游業發展基礎。
(二)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統籌政府與市場的作用,綜合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建設基金、企業債券等多種資金渠道,合理區分不同類型資金的支持重點,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中央預算內投資主要支持沒有回報率或回報率極低的公益性、基礎性設施建設。采取多種方式吸納社會資本參與,推動建立有利于文化、旅游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三)控制規模、講求實效。建設內容和建設規模要實事是,根據實際需要合理確定,中央預算內投資設置補助上限,引導地方科學控制建設規模;新建設施應與已有設施統籌考慮,突出設施功能,防止大拆大建,避免重復建設。設施建設要與當地資源環境相協調,符合相關規劃要求,做到綠色環保、樸素實用。
(四)統籌規劃,加強監管。打破條塊分割,統籌規劃“十三五”時期文化旅游提升發展的支持范圍,明確工作原則、支持范圍和補助投資;加強部門合作,創新合作機制,豐富合作容,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和項目實施情況的督導檢查。進一步簡政放權,提升管理服務水平,落實法定職責,強化監管和責任追究,確保項目建設取得實效。
三、總體目標
通過方案的實施,到 2020 年,在公共文化服務方面,承擔轉播中央廣播電視節目任務的縣級(含)以上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改善,民族自治區、民族自治州的民文出版、印刷能力顯著提升。在遺產保護利用方面,一大批具有較高價值的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利用渠道進一步拓寬,社會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保護成果更多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有效保護和永續利用。在旅游基礎設施方面,重點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健全;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文化科普教育功能完善、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精品景區不斷增加,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基礎設施水平全面提升,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功能不斷增強;我國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的總量及結構性矛盾得到緩解,旅游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四、建設任務
(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方面針對當前廣大農村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特點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薄弱環節,以完善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為中心,按照鞏固成果、擴大范圍、提高質量、改進服務的要求,加強廣大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基礎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基層農村地區群眾、少數民族群眾聽到看到、聽懂看懂、聽好看好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節目的問題。
1、貧困地區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制播能力建設。為 832個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的廣播電視臺購置采編播設備,強化制播能力,豐富和完善本地廣播電視節目,提升基層文化宣傳水平。
2、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站基礎設施二期建設。配合全國地面數字電視覆蓋升級,支持 1700 余座承擔轉播中央廣播電視節目任務、直接覆蓋農村地區的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完善基礎設施,確保中央節目正常播出,覆蓋到農村地區千家萬戶。
3、少數民族新聞出版東風工程二期建設。支持民族自治區、民族自治州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少數民族文字黨報黨刊、圖書、音像、電子等出版單位數字化轉型升級,購置出版資源數字化加工、編輯、管理、投送設備;支持承擔民文出版物印制任務的單位購置生產設備;支持民族地區為少數民族群眾服務的、業務用房未達標的縣級新華書店新建改擴建,并配備流動售(送)書車。
(二)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方面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立足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文化和自然遺產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完善保護性基礎設施,整治核心區域環境,引導地方科學建設必要的宣傳、展示等利用設施,重點解決現有遺產資源利用不足和不當利用并存問題,為促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延續、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保護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