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住建部副部長易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將覆蓋全國8萬余家建筑企業的5000多萬名建筑工人。
易軍介紹,根據國辦印發的《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建筑勞務工人實名制管理工作將在中國全面推行。
實現“一卡通”
建筑工人實名制后,所參與過的技能培訓、從業歷程、工資支付情況等,無論如何流動,都可以實現“一卡通”。
易軍透露,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點工作,目前,信息平臺已經初步成型,未來會把現有的逾5000萬名建筑工人信息數據集中到平臺上。
無論工人如何流動,只要到新的建筑勞務企業,出示個人信息,都可以直接查詢到其此前的從業經歷、技能培訓經歷。
建筑工人“公司化”
易軍表示,只有先解決農民工的歸屬問題,降低其流動性,才能有效開展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提升工人技能水平。
國辦《意見》指出,大力發展木工、電工、砌筑、鋼筋制作等以作業為主的專業企業,使其成為工人的主要載體,實現建筑工人的公司化管理。
在此基礎上,推動實名制管理,落實勞動合同制度,規范工資支付,開展技能培訓和鑒定,促進建筑業農民工向技術工人轉型。
用工企業責任更多
建筑工人實名制與勞務用工改革,是同時推進的。實名制管理之后,數據將全國聯網,社保聯網也正在努力“打通”,用工企業要承擔的責任更大。
1、工人社保:同工人依法簽訂“勞動合同”,還要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
2、工資薪酬:建筑工人工資,要求足額支付、月清月結,并且薪酬情況將記錄在電子平臺上,隨時備查。如果發生工人工資拖欠,用工單位會很快受到有關部門的特別監管。
3、用工培訓:2016年,浙江、安徽、陜西3省開展勞務用工改革試點,提出建立以企業為主的勞務人員培訓機制,強化企業的培訓主體責任,誰用工、誰培訓。
福建省規定,建筑施工企業對自有勞務人員的技能和崗位培訓負責,勞務人員分類培訓制度,實施全員培訓、持證上崗。
4、技能考核:國辦《意見》提出,促進建筑業農民工向技術工人轉型。除全面實施建筑業技術工人職業技能鑒定制度外,在試點方案中還提出,鼓勵企業建立內部職業技能水平等級與基本工資掛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