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點在過渡期之后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營改增后地方真正擔心的問題是,營業稅是地方的主體稅種,通過這個稅種,地方政府可以發揮對企業和經濟的調控作用,而失去這個稅種后,地方政府調控能力可能被削弱。
胡怡建也告訴本報記者,此前地方政府會通過營業稅先征后返等手段來支持地方發展,營改增后,地方在稅收管理上更加規范,但之前調控的靈活手段也受到影響。
《方案》的過渡期暫定2~3年,屆時根據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地方稅體系建設等改革進展情況,研究是否適當調整增值稅中央和地方的分享比例。
胡怡建認為,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向是,中央承擔更多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因此中央分享比例有可能相應提高。
據了解,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預計今年出臺,將在國防、國家安全、外交、公共安全等領域率先展開。
地方失去主體稅種營業稅后,地方稅收體系如何建設也變得更為迫切。
施文潑對本報記者分析,目前地方主體稅種構建還不太明確。有一種思路是將車輛購置稅劃給地方,消費稅的汽車相關稅目下劃地方,最終車輛繳納部分可能合并。環保稅在立法進程中,按現在初定方案,也是地方稅。而立法中的房地產稅也應該是地方稅,但難以判斷何時出臺。
李萬甫對本報記者稱,地方稅收體系如何構建還不清晰,房地產稅還未出臺,消費稅如何改革也不確定,很難培育地方主體稅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