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樓市或是未來新政縮影
3月以來的新國五條還沒有公布地方落地細則,但廣州已經涌現了排隊交易的罕見盛況。實際上,每次調控都引發了一次扎堆效應,此次調控究竟能否控制住房價?這些已經按20%增值征稅的城市樓市現狀,可能就是未來幾年全國類似城市的縮影。
從記者的調研來看,二線城市對二手房交易的稅收政策可謂或明或暗鼓勵了一手房的成交,而新城建設和市場供應動力十足的珠海、東莞、佛山、中山等二線城市,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開發商均對這種狀況喜聞樂見。
但仲量聯行上海及華東區研究部總監周志鋒則向記者表示,需要留意“調控過度”風險的存在。“本輪調控的風險在于購房者信心有可能急劇下降,以至于之后成交量的復蘇力度不足、價格持續下降、新房開工量降低,從而影響中國經濟增長。”
“中央政府調控房價的意圖和地方政府調控意圖不一致”,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認為,有關新國五條征收20%增值稅的規定,還相當粗糙。“具體怎么執行還有待于相關細則出臺。”
“可以說目前房地產已經綁架了地方政府的財政,很明顯的是中央政府擬抑制投機,但地方政府卻往往說一套做一套。當前地方政府都處在觀望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國五條能否發揮效用還是要看中央政府的決心和手段。”
“此次調控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實施的過程未必順利。”省社科院企業管理與決策科學研究所所長林平凡向南都記者表示,這次全面落實,是希望通過降低交易頻率,減緩房產流通速度,抑制炒樓。但執行過程中卻可能使賣房者的稅費轉嫁到購房者身上,由購房者承擔,“這就會無形中推高房價。”
林平凡指出,目前中國房產市場已不再處于發泡階段。“現在的情況是小房換大房,大房換好房,是實實在在的需求。”林平凡認為,要真正抑制房價上漲趨勢,就要意識到房產既是消費品也是投資渠道,應開通多種資金流通渠道。“僅從房產調控立足是難以抑制房價增長的。”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認為,從中長期來看,二手房交易差額征收20%個稅政策很可能使房價進一步上漲。“短期二手房會有明顯影響,進而可能使購房需求轉移到一手房市場。”
“當一手房以剛性需求為主導,房價就會進一步上漲,二手房房價相對下跌。當一手房房價高到一定程度,購買力又將回到二手房市場,并導致二手房房價上漲。”因此,他對新政對房價整體的抑制作用持觀望態度。
綜合對幾大城市調研的反饋,記者發現,在珠海、東莞等新樓盤新開發“大干快上”的城市,二手房“不滿五年交易基本沒得賺”,可以說對部分投資有所抑制。
住建部近期亦表態稱將采取措施“保護剛性需求”,除保留免征個稅的“優惠政策”外,還有望按照售價、面積、購買年限等要素劃定保護線,并稱有信心讓一線城市房價降下去。由東莞等城市開征20%房產稅取得的經驗看,正應驗了財稅專家林江的判斷,“對樓市資產的增值收稅,已經成為一項中央的主導政策”,其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影響和房價的直接影響比較小,更積極的作用在于有望擠出投資性需求,同時不過分影響地方財政。
每日精彩推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