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從下面這個段子,就看出雙方是如何合作共贏的:
非洲:我有石油和礦產。
歐美:我給你開采!
非洲:被你們剝削上百年了,我現在要自己建廠,自己加工原材料。
歐美:你沒錢沒路沒水沒電沒頭腦,建個毛?!
中國:非洲兄弟,我來幫你!
中國:你看啊,礦區上游正好有條河,咱把這一攔,就是個大型水電站。
中國:有了電,就得把路也跟上:我們直接電氣化鐵路打通礦區和港口,讓資源好挖又好賣!質量你放心,我們家的中鐵和中鐵建修高鐵都是世界第一,港口全球前十咱家占七個,中國交建和招商局專門干這個。大英國建航母都買的咱的龍門吊。
在鐵路沿線和港口附近,我們再給建兩個工業園區,專門往歐美出口零關稅的消費品。這個我們經驗十足,中信集團、華夏幸福、泰達都是老油條了。
非洲:太夠哥們了!可是我沒錢……
中國:沒事兒,我借給你!進出口銀行有優貸(優惠貸款)、優買(優惠買方信貸),國開行有中非發展基金,工行、中行有商貸、隨你挑。很簡單,只要拿礦產、石油和國家主權擔保一下就行。實在不行,你們的可可,芝麻,也能運到中國還款(注:中國吃的香油,很多是埃塞俄比亞出產)。利率嗎,肯定比日本和美國高不了太多……
非洲:那,那我美元外匯儲備不夠咋辦?
中國:這太好了??!咱兩個央行抓緊弄個貨幣互換,以后咱哥倆交易,用什么美元!
非洲:就這么辦!
中國:對了,既然通了電,那過去用不上的電視機、微波爐啥的也得配一下吧。我們這海爾、格力都是全球第一;給你修水電的中國電建還能拉著美的電器給你把白色家電都送貨上門。價格嘛,好商量,我們現在搞家電下鄉,買一批送一批。
非洲:我們這兒電視臺沒什么節目,天天就是看新聞和廣告,要電視沒什么用吧?
中國:正好!北京有個四達公司,專門把我們特別好看的電視劇翻譯成豪薩語、斯瓦希里語等當地語言。以后你們看廣告看煩了,就看我們非洲版的《三生三世》,《亮劍》,《射雕英雄傳》。兄弟之間,好東西,要分享!
中國:還有啊,現在都4G了,上網嗖嗖地。你這2G網絡得讓華為中興給升級一下,價格是歐美的1/3。絕對親兄弟,剁手價。
非洲:這個我喜歡??!
中國:你看,咱們現在把貧窮落后的家鄉的這么好,保不齊有人會眼紅,會羨慕嫉妒恨。所以咱得保衛勝利果實啊。
非洲:這個,咋保衛啊?
中國:不如團購點梟龍?再來批99A?這可是好東西,物美價廉還抗造,陸軍指揮學院包教包會包分配。(注: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的外國學員中,已經出了5位總統、1位副總統、1位總理、8位國防部長)。這事兒你就交給出門右拐的保利和中航技就行。
非洲:成了!兄弟一生一起走!
歐美:我擦!我們要去聯合國舉報?。∥覀円狢NN,BBC發中國威脅論報道?。?!
中國和非洲存在獨特的互補關系:
一方面,中國高速增長的經濟、蓬勃發展的基礎產業和制造業,需要大量能源、礦產和其它自然資源,龐大的制造業產品、產能和大量的資金,又需要穩定、開放的市場需求;
另一方面,非洲各國經濟嚴重依賴資源出口,本身則資源豐富,而制造業的匱乏需要輸入門類齊全、價格可以負擔的工業品,落后的基礎設施則需要借助外力興建,方能獲得持續發展的后勁。
中國所有正是非洲所需,反之亦然。不僅如此,中國對非援助還可有效提升非洲資源開采、運輸效率,改善非洲市場購買力,這些同樣會反作用于中國自身。
不僅如此,和出口歐美成熟市場普遍存在的低利潤率和“退稅依賴”不同,對非出口的利潤率,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準。
中非未來:高性價比的合作
可以說,倘沒有非洲這個“外掛”,中國經濟、尤其“世界工廠”的加工經濟,很難在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中,熬過歐美工業化國家需求大幅下降的沖擊,產能過剩、開工不足,將導致地方經濟遭受重壓,大量藍領工人喪失工作,并帶來嚴重的經濟、社會和治安后果;倘沒有非洲這個“外掛”,中國在能源、原材料來源上,就會受到更多的制約,從而大大提高經濟運行的成本。
而非洲“外掛”的“啟動泵”和“潤滑劑”,正是雪中送炭般的對外援助,沒有這些援助,基礎設施匱乏、流動資金短缺的非洲各國經濟,就很難一下子“轉”起來。而即便撇開對非援助的政治回報和國際義務不談,僅就經濟回報而言,已不愧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援助中最高效、回報最多最直接的項目。
應該承認,中國在對外援助方面也存在不足之處。但更應看到的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經驗的積累在不斷減少,中國對外援助的實效性、針對性不斷增強,回報率也穩步上升,具體到對非援助,說是“中國迄今性價比最高的對外援助”,也絲毫不過分。
非洲是最晚邁向工業化的大洲,也是人口結構最年輕的大洲,而中國則正面臨經濟結構轉型,雙方在未來的合作、發展中如何繼續維持這種互利互補的關系,如何繼續確保對非援助的高效、高回報,需要彼此間更多的探索、努力和智慧,而如何讓其它外援目標、項目也獲得同樣的價值和回報,則是值得有關方面認真思索的問題。
過去援助非洲有過去的邏輯,今天援助非洲也有今天的邏輯。中國援助非洲是從國家根本利益出發的,國家發展需要我們有更大的國際視野,要有胸懷,有智慧。世界在變,非洲也在變,中非關系的內涵與形式也在變,但是中非關系的重要性沒有變。
中非合作逐漸加深 建筑企業的大機遇
從以上中非合作的項目來看,主要集中在大基建和能源等大項目方面,承建公司多是中鐵、中建等國企、央企,項目金額巨大,為這些企業帶來巨大利潤。鐵路、建筑一直以來是我國的強項,在中國高速發展的這幾十年里經過歷練與發展,儼然已經成為“國之大器”,成為“最拿得出手”的輸出項目。在當前中國經濟處于改革轉型的關鍵時期,建筑業遭遇的供給側改革也讓中國建筑企業感覺到了一些涼意。中非合作項目的全面開工,讓建筑企業有了很好的產能輸出機會,對于建筑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同樣建筑業相關的裝飾及建材企業也會隨之受益。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提出,希望中非企業家立足中非、著眼長遠,深耕細作,同中非人民共同成長、共創輝煌。近些年在“一帶一路”的政策指導下,一些裝飾企業也逐漸走出國門,在東南亞及非洲地區打開了市場。像寶鷹集團、建藝集團、海外裝飾等近年在海外項目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現,相信隨著中非合作的深入,建筑裝飾企業打入非洲市場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