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勞動者工資受到遏制甚至受到地方政府強力干預,擔心勞動者工資增速超過全要素生產力的增速。
我們大家都知道,發展經濟最終的目的是改善廣大的普通勞動者的生活水平。提升他們的工資。前段時間普通勞動者的工資在快速提升,大家都很高興,但是最近包括一些經濟研究者都在講,現在勞動者工資的增速,超過了生產力的增速。有些地方政府已經出臺了正式的文件,要求在2-5年內,不再上調職工的最低工資,甚至降低。這說明什么,當然是說明全要素生產力的增長正在出現混亂。如果要素生產力在持續上升,那我們勞動人民的工資水平當然是持續上升。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相信我們官方發布的我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年增長數據,但是毫無疑問,過去30多年以來,我們勞動者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既低于GDP的增長速度,也低于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那么今天,全要素生產力的下降,勞動者的收入會不會出現快速的增長,我們怎么才能擺脫中等收入陷阱,這是一個根源性的難題。而這些難題,靠什么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是難以解決的。
長期:原創性科技創新不足,才是中國經濟最大困境
那么,為什么中國經濟出現了這么多困難?我們說的短期、中期、長期是一個不斷深化的深層次的認識。我認為中國真正面臨的長期根本性困難,是原創性科技創新嚴重不足。
這里我也列舉了三組數據:
第一:我國制造業整體仍處于全球產業的低端,產業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都很差。這有太多例子。蘋果手機90%在中國加工,批發價500美元的蘋果手機,蘋果公司拿走161元,全球經銷商拿走160元,零配件供應商拿走17.25元,中國加工企業僅拿走6.5元加工費。
整個中國汽車制造業號稱全球第一,但是“貨是中國貨,芯卻是外國芯”。所有的高科技差不多都是同樣的故事。
今天我們談什么虛擬現實,談什么人工智能,說好聽點,我們是在積極追趕世界,說不好聽一點,我們仍在亦步亦趨模仿別人。我這里有一組數據:中國260家最大的制造企業2014年利潤總和只有4623億元,平均一家企業利潤17.7億元。美國蘋果公司2014年最后一個季度的利潤超過200億美元(1260億人民幣)。意味著我國最大的260家制造企業的利潤總和實際上還比不上一個蘋果公司。而這樣的公司在美國可以說比比皆是。中國能相比的,只有一家,就是華為,這樣的公司在中國太少。
我們再看今年中國大陸103家(如算上臺灣7家,共110家)企業躋身世界500強企業,但這些企業并不是代表我們真正的科技實力,我們大多數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都是依靠國企的壟斷經營。這樣的世界500強不能說沒有意義,但其中隱藏的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中國大量的國企,甚至上市公司,都是依靠龐大的各種補貼來生存,這是另人匪夷所思也是令人震驚事實。說明我們即使是最好的企業,盈利能力也是非常令人擔心的。我們的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即使是中國最優秀的互聯網企業,與美國互聯網企業的差距也是巨大的。
所以我們說GDP增長6.7%這樣的數據毫無意義,為什么我們這么關心GDP,GDP究竟代表什么,經濟學一直在試圖改進這些指標,但是很多我們今天是無法衡量的,向如果我們從上到下,不再談GDP,撤銷統計GDP的部門,我想中國經濟會更好。但地方政府,為了烏紗帽,為了升官,還在談GDP增長,甚至有很多造假的成分。這不是我說的,是中央巡視組說統計部門,有數字腐敗的問題,這不就是數字造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