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社會倡導厲行節約、節能減排的背景下,高耗能、高浪費的建筑業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專家呼吁,當前我國應進行整體科學規劃,全面倡導建筑領域節約、節能、節材、節地、節水,從操作性最強的“建筑工業化”作為突破口,同時狠抓建筑使用過程中的節能,推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源節約。

總體統籌科學規劃合理設計提升標準
針對我國建筑領域存在的大量浪費現象,專家認為,作為全球最大“工地”,我國建筑業不能再一味“鋪攤子”,應盡快把著眼點轉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保護環境,反對資源能源浪費,并且應從整體上進行科學規劃:
首先,總體統籌,科學規劃。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如松等專家指出,要改變地方政府的GDP沖動,修正一些官員的畸形政績觀,確保規劃科學制定、嚴格執行,建立有效機制保障規劃的嚴肅性,減少大拆大建,遏制“長官意志”在規劃建設領域產生的巨大人為浪費。
節能不只是建筑和設計部門的事情,需要多方攜手聯動。有業內專家舉例,由于缺少科學測算和統籌評估,建筑節能往往只是在某一環節機械執行,沒有多部門聯動,造成節能實際效果與預期不符。“比如在北京,政府對一些老建筑進行保溫施工,保溫做好了,但供暖并沒有隨之調整溫度,導致大冬天室內熱得居民開窗子。”
其次,合理設計,提升標準。安全、經濟、實用、節能、美觀,應該成為我國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而不是片面追求標新立異、外觀突出。上海建管委副巡視員裴曉建議,一方面要遏制地方政府違背實際需求盲目打造“地標”的浪費行為,一方面也要嚴格限制公有資金投資建筑不考慮成本造價的行為。
要加快梳理、提升我國建筑總體節能標準,并充分考慮各地實際制訂地方性節能標準。楊國雄建議,應將我國目前建筑節能率65%的標準提高到70%,門窗、墻體等關鍵標準適當提高,并通過嚴格執行、嚴格驗收來提高我國建筑節能水平。
上海市建筑學會理事長曹嘉明說,現在墻體的各項節能標準相對嚴格,但門窗的節能標準很低。“上海許多建筑的門窗玻璃面積占到墻體面積的40%,但保溫性能很差,雖然墻體保溫很好,但就像人穿著大棉襖卻到處是洞,保溫效果怎么能好?所以提升建筑節能總體標準,也要分地域制訂地方化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