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城市商業模式,在參與渠道上要推進多主體參與,比如本地與外地、政府與企業、資本與技術、項目與市場等合作推進;在運營模式上,要推進多元發展模式,處理好長期與短期、局部與整體、外部與內部的關系;最終要產生服務績效,我們的服務要接地氣,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所以智慧城市要可持續發展必須形成內生增長機制。智慧城市建設應用應該直接與市民服務感知緊密度,產業發展關聯度,城市競爭力支撐度相關系。
助力構建智慧城市商業模式,政府要怎么做?首先政府需要的心態:學習互聯網、擁抱互聯網、應用互聯網、發展互聯網。"互聯網+"城市約等于智慧城市,"互聯網+"做不好,智慧城市也做不好;第二,政府需要的格局,要大局觀、時空觀、未來觀、創造互聯網新空間;第三,政府需要的思維:平臺思維、善于整合資源、盤活存量、創新應用 ;第四,政府需要關鍵的能力:政府要具備運營平臺能力,未來經濟越來越傾向平臺經濟,所以用互聯網技術、思維、模式、營銷手段做好服務推廣。
構建智慧城市商業模式,企業要怎么做?首先,合作要轉型--從向政府要項目和要資金轉為向政府合作共同開發項目和獲取資源;其次,心態要端正--從一單生意模式走向持久合作持續運營的服務模式,真正解決城市發展問題;再次,評價要完善--評價智慧城市供應商不再只是做了多少單,而是系統是否還在用,效果如何?持續收益如何?第四,能力要提升--要成為"城市綜合發展解決商",構建全業務能力、全領域服務能力、全鏈條支撐能力。
智慧城市建設從2010年開始,到目前已經6年,在這期間,我們看到智慧城市波瀾壯闊的一面,也看到企業、政府孜孜不倦探求的一面,同時我們也清晰地看到智慧建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政府的智慧、企業的智慧和公眾的智慧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共進,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智慧城市建設少走彎路,加快步伐,這樣能使我們中國城市發展邁向新的臺階,也使我們中國經濟社會和文明進步出現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