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度過興奮期,但還在尋找新的興奮主題
我對智慧城市整體判斷是:智慧城市已經度過興奮期。從2010年開始,我們看到了很大一波興奮潮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現象,經過6年時間已經度過了這個興奮期,但是我們做智慧城市的一批人還在尋找刺激興奮的主題。經過6年的探索和建設,我們可以看到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經得到普及甚至稍顯過時,否則我們也不會提"新型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剛剛建了三四年還不夠新嗎?是很新的,但為什么還覺得不夠新,還需要提出"新型智慧城市"?最大原因是當下智慧城市建設績效顯得差強人意。
智慧城市建設中技術以大雜燴的方式進入,很多IT企業都貼標簽為做"智慧城市建設運營和提供總體解決方案",但是可能只是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做了非常小的一塊,或者在某一點做了一些事情,但是在找全方位的應用時候總是有些無力。我們還只是在做某些局部的、一些細節上的事情,離實現整個城市的智能化、智慧化還有很大差距。
政企合作模式在多方探索,我們剛才講了七個模式但還在探索,因為目前還不成熟、還未穩定。智慧城市建設馬上面臨的問題,到底是自己做,還是找人做,還是外包給企業做。那么他們能不能做,或者能不能做好?所以我們企業家在做智慧城市時候,也面臨著很多困惑,因為成熟穩定的商業模式還有待發掘。
智慧城市開展試點應用遍地開花,目前住建部有300多個試點,發改委也進行了100多個試點,但是在這些試點中,哪些建得好,好在哪里并不能說清楚,其中被多方認可的試點還屈指可數。所以當媒體問我哪個城市智慧城市做的好的時候,我只能說某個城市在某方面做了比較有效的探索,出現了比較好的效益,但很難回答全方位做的都比較好的城市有哪些。
什么是好的智慧城市商業模式
我們今天講新型智慧城市發展路徑,目前智慧城市長期發展仍然面臨多方面挑戰,商業模式必須得到解決。這里我主要提三個觀點,第一,智慧城市是一個多方合力的工程,不是任何一方唱獨角戲,也不是"雙人舞",政府即使財力雄厚光靠自己也建不好智慧城市,政府與企業合作效果好,智慧城市效果也很難發揮出來,必須由政府、企業、市民的三個主體充分參與,必須營造一個三方受益的共贏局面,必須要加快設計對三方有明確效益的應用場景;你跟政府談項目的時候,要告訴政府我做完之后對政府、對百姓、對我自己的好處,并且說出來就要做出來,效果也要檢驗出來。如果做出的應用讓政府和老百姓都不適用,那必定是個無效的東西。所以,這里我要強調一下,一個企業如果僅靠賣概念、賣技術,沒有商業模式是很難成功的。要盡快擺脫賣設備、賣技術的思維,要找到它的真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