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是中國企業史上偉大的一年,經濟改革的大潮全面涌向城市,很多大名鼎鼎的公司這一年掛起了招牌。萬科老板王石正在倒賣玉米和“外匯留成”,柳傳志剛成立的計算機公司還沒有一臺電腦。
長安大戲院
中國室內成套用品總公司(中國裝飾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也在這一年成立,當時的中國建筑裝飾業幾乎是一張白紙。雖然1980年前后已經建起了長城飯店、建國飯店、香山飯店、白天鵝飯店,這些高級酒店的建筑施工,國內基本上可以承擔,但建筑設計、裝飾設計、裝飾施工,我們都須要依賴海外的設計和技術來完成。裝飾材料更甚,其發展的步伐遠遠落后于勃興的中國經濟。釣魚臺國賓館裝修時,走遍全國難尋合適的抽水馬桶。高級酒店如此,普通建筑也是如此,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中國畫研究院,當年著名畫家黃胄正全力以赴忙于中國畫研究院的基建,為了買幾十個馬桶,派人遠赴江南,托關系才買到。
應時的起步
1984年9月,國務院作出了加快中國建筑裝飾產業發展的指示。有關部門根據這一指示,進行了具體部署。當時的輕工業部將下屬的五金電器局、裝飾局和家具局合并,組成中國室內成套用品總公司,并得到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的批準。一個現代裝飾企業從這里邁出了他的第一步。名稱上的改變意味著角色的變化,雖然由管理部門變成了經營單位,但他們掌握裝飾材料資源的狀況沒有變。作為賣方市場的主導者和行政劃撥權力的執掌者,公司是價格雙軌制的受益者。
經營材料是中國室內成套用品總公司的主業。隨著中國輕工業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日益成熟,1986年,為了推動中國裝飾業的發展,在有關領導的倡導下,國內舉辦了一個規模宏大的室內裝飾裝修展覽會。之后為了更好地展示和推廣使用中國自己的產品,中國室內成套用品總公司完全使用國產的裝飾材料和室內用品完成了友誼賓館北工字樓的裝飾裝修工程。友誼賓館是北京的涉外賓館,在當時是相當高檔的賓館,因而這一樣板工程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中國自己也可以生產高級賓館裝飾材料和成套用品。也因為這一樣板工程,國內很多裝飾裝修工程的業主慕名而來。中國室內成套用品總公司增加了一項裝飾裝修的業務。媒體后來稱中國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裝飾業的元老,其根據大概是友誼賓館北工字樓的裝修工程。此工程沒有建國飯店早,沒有長城飯店豪華,也沒有香山飯店新穎,但卻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用國產的材料施工的第一個高檔賓館。
價格雙軌制是物資供應不充足的產物,勢必隨著中國生產能力的提高、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品流通渠道的通暢而終結。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室內成套用品總公司面臨的正是這樣的尷尬,他們必須尋找一條新的生存道路。好在經過友誼賓館北工字樓等裝修工程,他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裝飾工程的經驗、技術,獲得了良好的聲譽。1990年,中國室內成套用品總公司的名稱中間加進了“裝飾”兩個字,成了中國室內裝飾成套用品總公司,此次改名,意味著公司的主營方向有了重大的調整。
1992年,公司更名為中國室內裝飾成套用品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