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裝飾董事長李杰峰
“建筑裝飾行業是一個以空間設計和空間營造為核心業務的服務業。對這個定義,我非常贊同,它為裝飾行業開拓了一個全新的空間,同時,他也指明了裝飾企業的內在本質是服務。我們要憑借我們在設計、材料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良好的施工組織、優秀的管理能力,服務甲方,為甲方營造一個舒適、美觀的生活、發展空間。”這是李杰峰對裝飾行業的理解,也概括了他在業務開拓、經營管理和服務社會等方面的實踐和業績。
李杰峰,1966年9月出生,進入中裝公司以前,已經有多年的國有企業管理經驗。1995年7月就職于中裝公司以后,歷任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2008年1月擔任中裝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是一個基層經驗豐富、具有開拓精神的企業家。
初到中裝公司的1995年,李杰峰做的第一項工作是他所擅長的——位于北二環的中裝公司現在的辦公大樓中國裝飾大樓的建設。
雖然是國字頭的公司,當時的中裝公司并沒有自己的辦公樓,一直是租用。中國裝飾大樓的地皮原是二輕局一個下屬工廠的,征地、拆遷、蓋樓,這一套程序李杰峰駕輕就熟。十個月后,大樓落成,創造了輕工業部蓋樓的最快速度,獲得了時任部長于珍的表揚。
從中裝公司的總經理助理到副總,李杰峰在公司里的主要工作就是協調各方關系,處理疑難雜癥。他參與并領導了中裝公司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壹級資質的申報和審批、公司更名為中國裝飾(集團)公司的申報和審批、中國裝飾大樓產權歸屬問題訴訟等一系列與公司命運生死攸關的重大事件。
“我對公司的一磚一瓦都有感情。”李杰峰說,而他的工作能力與為公司所做的貢獻,也得到了公司上下的認可。因此,與員工命運相關的中裝公司的兩次改制,他也成為了關鍵人物。
進入新世紀,裝飾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中裝公司的國有機制,很多年來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被動地位。到2002年,企業資不抵債,面臨生死存亡的選擇。2003年,中裝公司進行了第一次改制。
這次改制,全體員工出資1200多萬,收購了公司部分股份,加上保留下來的國有股和法人股,使股權架構符合市場規范,成為一個股份制的企業。“企業發生了大的變化,真正是大變樣,配合我們這個行業,贏得了市場。”談到這次改制,李杰峰這樣說道。
中裝公司改制后,從2003年開始,每年的收入和利潤都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但這段時間也是中國裝飾產業突飛猛進的時候,中裝改制后這幾年所取得的可喜成績與業界優秀企業相比,還是有所不足,發展并不算迅猛。究其原因,一是雖然企業經過了改制,但員工心里的國企大鍋飯的思想依然存在,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二是企業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管理團隊,企業規章制度不科學,造成各個部門各自為政、職責不明,大大影響了工作效率。
針對這種現象,2007年底,中裝公司進行了二次改制。這次改制的成功,不僅使第一次改制時投入資金的員工從股權變更和賣股過程中得到了很高的投資回報,而且,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二次改制后,以李杰峰為首的中裝公司新管理團隊在公司內部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開拓創新,理順了公司內部框架及各項制度,為公司的發展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及思路。
在裝飾行業的理論與實踐中探索了三年之后,李杰峰對這個行業有了全新的了解。他說,他愛上了這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