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決策層面提出,溫州試點措施若半年到一年不成功,可以立刻停止并調整思路,而試點成功之處亦可在其他地區快速復制。
一位熟悉中國金融改革歷程的前央行人士表示,溫州試驗當下并不具有太大的標桿性意義,它只是下一步改革的開始,比如利率市場化等涉及全局的改革并未試點。但它提供了較大的想象空間,比如是否能讓私營企業或自然人成為貸款公司的股東,其執行的利率是否可以更自由等,均可在下一步改革中嘗試推進。而針對中國目前的金融壟斷格局,若能培育出更多有競爭力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改革方案火速出臺
3月28日下午,由浙江省副省長夏寶龍帶隊,省金融辦、溫州市政府、市金融辦人員參與的匯報團隊,前往中南海參與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并提出了改革的總體安排。
從溫州金融改革試驗區概念的提出,到方案的獲批,前后不過半年時間。但事實上,溫州現代金融的改革,發端于1980年蒼南縣金鄉農村信用社實行存貸款浮動利率。30多年間,民間金融幾番沉浮,并不斷壯大。
中金公司在2011年9月末發布的 《中國民間借貸分析》研究報告中估算,至2011年中期,中國民間借貸余額達3.8萬億元,同比增長38%,占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總規模約33%,相當于銀行總貸款的7%,溫州當地的民間借貸余額則為1100億元。(詳見本刊2011年第27期封面文章《魅影子銀行》)
2011年初,溫州市政府先行嘗試啟動地方金融改革,但并無實質進展。直到2011年下半年,溫州民間借貸危機爆發,改革才駛入快車道。
2011年9月以來,溫州地區中小企業由于資金鏈斷裂,無法償還借款,出現企業主“跑路”、跳樓自殺現象,引發民間借貸危機。危機迅速蔓延至浙江、江蘇、內蒙古等其他地區。
10月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浙江臨時改變行程,前往溫州調研。
調研期間,浙江省政府提出了在溫州設立民間金融改革試驗區的設想,得到溫家寶總理的當面認可。隨后,溫州市政府形成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初稿,在省政府層面稍做修改后,于11月10日上報至國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