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高利貸危機以來,尤其是總理視察溫州之后,溫州市政府各種拯救市場的方案相繼出臺,每一個方案都打著拯救實業的旗號,每一次方案出臺,公眾都認為資金鏈緊張的中小企業應該得救。
然而兩個月即將過去,《中國經營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管是銀行,還是擔保公司、小額信貸公司,都未實現資金與實業的有效對接。資金仍難到達嗷嗷待哺的實業。
在銀行資金難以有效到達之時,由于年關將至,資金需求增加及信用風險日益加劇,原本一直在溫州盛行的企業和個人間自有拆借也幾乎停止。溫州民間信用危機加劇,實業困境進一步升級。
一線調查
資金來源有限,銀行貸款難以到達,擔保及小額信貸公司“阻截”
資金流向實業仍差最后一公里
“說是拯救小微企業、金融業開閉門會議之類的,但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實質舉措,我也沒有看到哪一家銀行有具體的行動,就是找幾個有代表性的人出來做做樣子罷了。”一位汽配行業的老板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對于大多數溫州企業來說,從銀行貸款依然只是一個傳說。
由溫州高利貸而引發跑路潮后,中央及地方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要求銀行不抽貸,不壓貸,保障企業正常運營。
上述老板認為,雖然政府出臺了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但是目前銀行對風險把握依然非常謹慎,即便是放貸,也只是短暫地針對“自己認可”的少數企業來做,大多是短暫的、小范圍的行為,并沒有普及到大多數企業。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溫州調查采訪發現,盡管各種促進放貸政策并進,但銀行沒有實質性舉措,小額信貸和擔保公司一起捂緊錢袋,資金仍沒有進入堅守實業的中小企業。
跑路“回潮”與資金緊張
在溫州本地論壇上,最近仍然陸續爆出企業主跑路的消息,和之前不一樣的是,如今跑路的老板不但涉及金額更大,而且大都曾經跑過。
在“十一”前后的“跑路潮”中,溫商池萬明曾出走羅馬尼亞,10月8日被溫州瑞安政府勸回;不料十幾天之后,又找不到池萬明了。據報道,池所欠民間債務,僅登記備案的就有25億元,“每月的利息大概都要1億元”。池的再次失蹤,令其債權人陷入跨境跨省追債的惶恐中。
這樣的狀況讓溫州市場更加不穩定。“溫州現在餐飲、娛樂業非常蕭條,KTV有50%都訂不出去,所有的商業經營活動都是現金結賬,不能賒賬。”一位溫州老板說,“現金為王,整個溫州蕭條而冷清。”
就在數天前,溫州21世紀不動產公司員工集體討薪,欠債的老板被圍困,難以脫身,不得已求助于政府。據當地另一家地產中介公司老板張先生透露,21世紀不動產資金鏈出現問題已經有三個月之久,一直在遮掩彌蓋,但因為投資戰線拉的太長,終于蓋不住才爆發出來了。
“除了房產之外,這個老板還投資游輪等產業,就在游輪這項投資上,其中某個股東的資金出了問題,連帶著他也出現了資金窟窿,最后導致員工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一位中介張老板說。
另一家王姓老板也證實了張老板的說法,他認為游輪不是單方面的原因,因為資金散出去太多,一下子收不回來,“恰巧又碰在這個時間點上,所有人都捂著錢袋,沒錢發工資,眼看員工要回鄉過年,只能討薪或是暴力討債。”
資金緊張的企業老板,基本上沒有借錢的門路。從房地產套現也不可能,別說是二手房,即便是新房,溫州目前的成交量也極為低迷。近一段時間,溫州幾個大型樓盤同時開盤,優惠力度前所未有:9折、送豪車、送裝修、送車位等等。“但成交量并不是很高。”房產中介胡女士說。
據一位房產中介負責人介紹,目前溫州的房價已經跌回到了2009年中旬的水平,市中心每平方米2萬元左右。而在六七月之前,每平方米已經爆炒至4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