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王石帶進坑的,是他的隊友。寶能否決重組議案和“血洗董事會”兩波沖擊明顯讓他猝不及防。據說審計部門也在介入。在股東大會上,王石向姚振華道歉,向小股東道歉,表示愿意妥協,兩次提及離職。從來不低頭的王石,低頭了。他的隊友沒有跟他一起低頭,因為他們沒在坑里。
① 看錯了勢
悅濤以前提過,萬科股權爭奪背后的大勢是,沒有資本愿意再做配角,無論原來的大股東華潤,還是新晉大股東寶能。
以前資本方交給經理人主導,因為經理人能帶來最大的成長性:利潤和市值雙擴張。
“華潤入主萬科的2000年,是房地產業爆發的前夜。無論從量,還是價,中國地產業都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資本方什么都不做,只靠企業本身的經營,都能獲得足夠可觀的回報。這個階段需要充分釋放經營管理者的積極性,這是華潤的智慧。王石管理層也對華潤的“積極不干預”政策感激涕零。
2000年-2007年,萬科的凈利潤增長了15倍,股價則增長了20倍。作為大股東的華潤無論從分紅,還是股價增值上,都賺得盆滿缽滿。管理層和資本方皆大歡喜。
2007年以后,好夢不再。2015年萬科凈利潤比2007年增長了3倍,但股價每況愈下。要不是寶能的姚大哥前來打劫,股價連2007年的一半都不會到。”
萬科的股價走勢,以2007年為中點,前后鮮明反差,最后一段拉升是寶能自己作出來的
房地產的擴張周期徹底結束了,首先終結的是資本溢價。這時管理層在經營層面再牛逼,也給不了資本想要的回報。
資本的著眼點是以公司為平臺進行資本運作,而非局限在產業經營。新晉的資本方會有同樣的訴求。這就是大勢,不因哪一個股東而改變。
此時王石繼續反客為主,把資本當玩偶進行配置,運作越得意,越激怒資本。
王石其實沒有追求過萬科的股權。但郁亮運作了一個“合伙人計劃”。一直到寶能敲門,他們都沒意識到,這個計劃會讓所有大股東不安。
計劃不在大股東掌控之內,倏忽間,萬科兩個資管計劃加工會持股超過了7個點,之前已是僅次于華潤的萬科二股東。
相比萬科公司層面蜻蜓點水的百億回購,合伙人計劃用了加杠桿的激進風格。豈不讓大股東生疑?
不要說華潤和寶能在爭奪控制權,萬科管理層自身已爭權在先。
一路走來,體現出的是萬科管理層整體對資本方存在感的漠視。到寶能進場,演變成資、管對立的局面,萬科管理層對大勢的錯判,是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