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天津舉行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之一的房地產去庫存成為關注焦點。“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至少已有28個省區市出臺去庫存相關方案,效果初步顯現。但不少與會專家認為,目前中小城市庫存壓力大、地方政府土地財政依賴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全面推進去庫存任重道遠。
28個省區市出臺方案 去庫存成效初顯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確立房地產去庫存基調以來,至少已有28個省區市出臺相關方案。
--去庫存時間表和路線圖明確。安徽提出,要用3年左右時間,消化安徽全省商品房庫存2500萬平方米。江蘇要求到年底各省轄市商品房去化周期原則上不超過20個月;到2018年底,各市去化周期原則上控制在18個月左右。
--鼓勵農民進城買房成為各地政策“標配”。在廣西,明確支持農民工等新市民購買首套新建普通商品住房,每套享有1萬元補助;山東則提出對城鎮首次購買住房的農民給予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支持,加快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村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
--財稅補貼與信貸寬松“齊上陣”。福建省提出,居民購買首套房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可按20%執行,金融機構可根據實際適當下浮個人住房貸款利率。新疆提出,要全面實施交易契稅財政補貼政策,在落實中央政策的基礎上,對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交易契稅由各地財政給予全額補貼。
--庫存房屋改變用途得到“突破”。山東支持各地各部門收購或長期租用符合條件的商業房、寫字樓,改造為中小學、幼兒園、養老院用房;福建允許部分商業辦公用地可轉商住用地,支持房地產企業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將庫存商品房轉為企業總部、軟件產業、電子商務、文化地產等,并享受有關政策優惠。
來自國家統計局等機構的權威數據顯示,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2169萬平方米,比4月末減少521萬平方米,是今年以來房地產庫存連續第三個月下降。其中,住宅待售面積減少721萬平方米;重點城市待售面積規模已降至去年末水平以下;非重點城市待售面積減少量也逐月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