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華威大學經濟學教授Andrew Oswald等的研究發現,如果一個地區的住房擁有率提高一倍,那么失業率也將提高一倍。事實也證明,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強的國家,住房擁有率一般都在60%~65%。將住房擁有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可能會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發展提供更好支持。理由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適度的住房擁有率帶來了勞動力市場的活躍。勞動力市場的活躍對豐富一個社會的存量知識,特別是波蘭尼所言的意會知識,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同時勞動力跨區域優化配置,增加的意會知識會動態地生產新知識,豐富社會顯性知識,提高知識生產速度和普及程度,創新能力強的國家和地區都依賴于當地的知識厚度和生產知識的速率。
二、適度的住房擁有率降低了市場優化配置要素資源的成本,提高了經濟社會的運作效率。擁有住房的勞動力跨區遷徙成本相對較高,而暫時采取租房居住的勞動力的跨區遷徙成本相對較低,便于勞動力跨區、跨境優化配置,提高了公司尋找合適勞動力的概率。
三、適度的住房擁有率,有利于建立務實開放的社會基礎。最具創新能力和進取精神的中青年,具有較強遷徙和流動的能力,映射著一國最具活力的群體和主要價值創造者具有充分的選擇自由,這使得人口遷徙和移民成本較低的國家,更具包容性和開放性。
總之,中國90%的住房擁有率與許多城市20%以上的住房空置率并存,并不是一種正常現象,合理的住房擁有率才有利于社會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