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紐建筑的流線組織方式對醫療建筑的啟發
來源: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IG工作室 作者:王蕾 時間:2015-12-02 15:09:40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零距離”換乘——公共交通站點與醫院的無縫對接
患者就醫的出行方式主要考慮距離、時間成本、便捷度、舒適度等因素,很多患者不選擇乘坐地鐵 或公交,就是因為不夠便捷和舒適。如果條件允許,在醫院內部能夠像客運建筑一樣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的“零距離”換乘,將公交、地鐵、出租、小汽車等交通形式整合起來,充分保障就醫目的的實現,將會有 效降低患者對機動車的依賴。
升級醫療主街的功能定位——新的交通模式提出的新要求
醫療主街是醫院建筑中各醫療功能之間的聯系通道,在既往的醫療建筑中醫療主街大多僅被賦予了交 通通道的功能。傳統的就診流程是在門廳完成手續辦理,再通過主街到達其他醫療功能區。然而,轉換流 線的應用使得患者可從主街的任何一點進入,這就要求主街不僅具有通道功能,還應具有綜合服務功能。形成以換乘空間為核心的新模式后,將人性化綜合服務納入模式中。新模式的醫療主街應將咨詢、手續辦 理、休閑服務、結果查詢、宣教等功能融為一體,均布綜合辦理柜臺,加強信息化建設與管理,患者可在 其中任意柜臺辦理建卡、掛號收費、出入院手續、結果查詢、咨詢等業務,形成綜合辦理廊,也由此成為醫院的擴大門廳(圖10)。
綜合辦理廊示意圖
人車立體分流和地下醫療街的應用需要患者在門廳和主街中通過垂直交通來完成空間和功能的轉換。 轉換過程的連續性、暢通性是衡量流線組織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因此主街中應合理設置垂直交通的數量 和距離,保證患者的方便性。
上一篇:手術室凈化工程該如何設計?
下一篇:美國醫院建筑設計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