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紐建筑的流線組織方式對醫療建筑的啟發
來源: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IG工作室 作者:王蕾 時間:2015-12-02 15:09:40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樞紐建筑的流線模式及特點——以北京南站為例
縱觀近年國內成功的樞紐建筑,其共同點是重視立體功能及流線的開發整合,形成了地上、 地面、地下綜合開發的模式,避免流線的交叉,提高換乘效率,成為城市交通的心臟。北京南站作為一個立體化的大型綜合交通換乘樞紐站,被譽為“亞洲第一站”。整體建筑主要由高架層、平面層、地下層構成。站內旅客的流線主要采用上進下出、平進下出、下進下出,通過式與等候式相結合的流線模式。
1、進站流線
北京南站的進站流線主要有以下3種:
流線一:乘坐出租車和小汽車的旅客可以通過高架橋至落客平臺進入候車廳(圖1);
流線二:乘坐公交車的旅客由平面層的進站廳,轉乘內部扶梯到達候車廳(圖2);
流線三:乘坐地鐵或地下小汽車庫的旅客可通過地下一層轉乘內部扶梯到達候車廳(圖3)。
2、出站流線
北京南站的出站流線主要設在地下一層,到站旅客可以在本層選擇不同的交通方式離開(圖3)。
出站流線
上一篇:手術室凈化工程該如何設計?
下一篇:美國醫院建筑設計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