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為什么要取消企業資質直接與建造師數量多少等掛鉤?
1、簡政放權的需要。十八大明確提出要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新一屆政府據此力行簡政放權。取消企業資質直接與建造師數量多少掛鉤,確實可以減少很多事前的審批行為。
2、減負釋壓的需要。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轉型升級的成功與否,社會活力能否真正釋放是重要的影響因子,而社會活力的釋放,就必須要去除不必要的監管,讓市場發揮優勝劣的作用。如果取消企業資質與建造師掛鉤,就會淘汰過去僅靠掛靠賣資質來生存的“落后產能”,為有效率、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特別是這類新設企業吸引人才、取得資質、迅速進入市場提供政策環境。
3、條件已成熟。以前,企業資質與企業的注冊資本(凈資產)、建造師等人才數量、技術裝備、企業業績等幾項指標掛釣是必要且無奈之舉,因為住建部系統之前能真正核實的,只有建造師數量這一指標,其他指標企業都可以通過造假來滿足要求而住建部系統又無從查實或查實成本太高、周期太長。現在,隨著四庫一平臺的橫向互聯、縱向互通,住建部已具備僅通過考核企業業績與信譽來反推企業的實力來決定企業的資質等級。因此,此時若取消建造師數量與企業資質直接掛鉤,既能基本堵住掛靠的漏洞,又迎合簡政放權和讓市場發揮決定作用的國策,還對建造師真實需求起到撥亂反正,不舉多得、多贏!
四、新規若落地,真正影響的是什么?
建造師市場的需求是由供給側(考生、通過人數、有資質的企業)和需求側(資質、投標、施工)共同決定的,原來由于資質需求的無序(不管有沒有業務,先辦了資質再說)、錯配(有關系、沒實力的企業通過申辦資質配置了大量的建造師),固化了建造師的自由流動和誘惑了大量非同業人員參考,造成了同業需證人員考不過非同業不需證人員、有效率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需掛靠資質和人才才能投標接項目、“一有三非”企業可以把資質掛靠給有關系能接到項目的無資質企業或個人獲利生存等怪象。新規落地后,估計會對建造師市場造成如下影響:
1、供給側會有結構調整。會從供給側減少非同業人員參考和有資質企業的數量從而減少資質固化的建造師數量,即減少“山寨”施工企業的數量和“非同業”、“非自用證”考生的數量。而這部分考生和企業數量有一定比例,短期會對建造師供給側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同時由于真正的建造師愈加受重視與重要,會對刺激同業人員為了證明自己、助推事業、具備候任項目經理資格而大量參考。這樣非同業減考人員會同業增考人員填補。
2、需求側基本無影響。不會對投標、施工需求側的建造師需求造成影響,即真實的建造師市場需求不會造成影響,投標與施工是建造師真實需求最大的兩個方面。有多少項目,參與多少投標,企業就需要多少建造師,也就是說越是四有企業,需要越多的建造師。真正影響建造師真實需求的只有項目數量的多少!
3、對真正的建造師和四有企業是利好。新規強調考核企業的業績與信譽,企業的業績與信譽是誰創造的?企業的業績與信譽相當于軍隊的戰功,戰功是由將軍創造的,項目經理相當于將軍,是創造企業業績與信譽的核心因素。項目經理由誰來擔任,是由具有建造師資格、相應資歷和相應能力的三有人才來擔任。因此,新規不僅不會對真正的建造師造成不利影響,而且會突出他們的作用。同時,這種突出也會正向激勵更多的人想加入建造師隊伍,從而造成建造師潛在考試人數始終保持高位運行!同時,新規將促使建造師由原來的固化和錯配變成自由向有市場競爭力的四有企業聚集,從而使真正的四有企業強者更強、贏家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