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轉企改制暨新公司成立隆重揭牌
2012年6月12日上午,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轉企改制暨新公司揭牌儀式,在北京國際飯店國際廳隆重舉行。此舉標志著北京市首批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正式啟動,也標志著北京市國資委深化所屬經營性事業單位改革進入新階段。市委、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吉林同志親自出席并作重要講話,住建部有關部門領導、北京市國資委等市有關部門領導、西城區政府領導、市屬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同行業及首都新聞媒體等單位代表一同出席了本次揭牌儀式。
一、服務城市建設,引領行業發展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是與共和國同齡的大型民用建筑設計機構,自成立以來,經過幾代人的開拓創新、勵精圖治,在建筑設計及科研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1979年開始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試點,1980年實行自收自支,1988年獲得工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1992年享有對外經營權成為改革開放后最早進入國際建筑市場的國內著名設計企業之一,2009年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以“建設中國卓越的建筑設計企業”為共同愿景,以“建筑服務社會”為核心理念,以“開放、合作、創新、共贏”為經營宗旨,以“為顧客提供高完成度的建筑設計產品”為質量方針,堅定不移地實施品牌戰略,充分利用設計與科研、人才與技術的綜合優勢,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設計水平和原創能力的領先地位,為促進行業的發展和建筑設計領域的繁榮貢獻力量。
伴隨著新中國的建設與發展,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承擔并完成了北京及全國各地許多重要的設計項目,貢獻了不同時期的設計經典,如50年代象征新中國形象的人民大會堂、歷史與革命博物館;60~70年代體現我國自主科技實力的工人體育館、北京飯店;80年代體現改革開放的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第11屆亞運會場館;90年代有完善國際大都市功能的首都機場2號航站樓、國際金融大廈;21世紀以來的國家大劇院、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國家體育館、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奧林匹克公園國家會議中心、奧林匹克公園中心景觀及下沉廣場、中國石油大廈、北京電視中心、上海世博會項目等。
從1977年至2012年5月,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項目獲國家獎61項,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獎281項,獲北京市獎551項。科研獲國家進步獎28項,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進步獎84項,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147項。獲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14項。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現有在職職工2799人,離退休職工874人。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特別是2003年成為市國資委監管企(事)業單位以來,全體干部職工緊抓市場機遇,努力拼搏,開拓創新,實現了經濟效益快速增長, 年總收入從2004年的2億多躍升至2011年的14.86億元,累計設計收入54.48億元,總收入59.08億元,實現利潤5.5億元,上繳稅金4.9億元。確保了內部的和諧穩定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作為市國資委監管的企(事)業單位,履行國企發展職責,承載政治和社會責任。承擔了一批國家和北京市急需的城市建設項目,自2004年以來共完成設計任務3708項,其中國家和北京市重點工程328項目。完成建筑設計面積6540萬平方米。在2008年北京奧運場館建設中,承擔了35項場館及配套工程項目設計工作,共完成了270萬平米的設計任務,占全部場館總面積的40%,被授予“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單位”光榮稱號。此外,還奔赴全國各地承擔重點建設工程,全國化發展成績顯著,建筑設計作品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并在深圳、上海、海南、廈門等地設立了12個分支機構。2006年在落實中央、北京市支援世博建設中,作為參與世博會展館設計最多的非上海本地設計機構,歷經4年的傾心投入和不懈努力,在上海世博會工程設計中完成了大量項目,設計面積接近總規模的30%,卓越的設計能力和良好的服務水平受到了上海市政府、建設方、參展方的廣泛認可,榮獲多項榮譽稱號。在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的綿陽市九州體育館在地震中巍然屹立成為災民緊急避難所。在災后的第一時間,組織院內專家、技術人員40多人冒著余震的危險,多次趕赴現場參與震后建筑評估、檢測和技術指導。其后又積極投身北京
援建什邡的一系列工程項目中,先后負責了什邡職業中專、北川中學等的設計工作,受到各級政府和災區群眾的好評,獲得援建特殊貢獻獎。在2010年的玉樹災后重建及2011年北京對口援建新疆和田地區的工作中,都承擔了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回顧歷史,輝煌燦爛;展望未來,志存高遠。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轉企改制,必將為今后的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抓住發展機遇,推進轉企改制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轉企改制為國有獨資的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既是認真落實市國資委貫徹北京市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部署的具體實踐,也是全院干部職工立足實際、謀劃發展、銳意進取、追求和諧的必然選擇。
為了保持企業持續發展,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以創新為驅動,從2003年開始持續進行以調動設計人才積極性為目標的機制改革,并于2002年參加社會醫療保險,2008年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在事業單位中率先建立了完善的五險一金制度,這些舉措逐漸使干部職工樹立了市場觀念,適應了企業行為,同時,也使企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多年的機制改革為轉企改制培育了良好的內部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1年9月北京市發布了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和相關政策文件,市國資委積極貫徹北京市“加快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工作,在多年企業化經營管理的基礎上,在全市事業單位改革中發揮帶頭作用”的指示精神,于2011年10月將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確定為推進分類事業單位改革的首批試點單位,正式啟動轉企改制工作。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在市國資委的有力推動和良好的內部條件下,使得轉企改制試點工作順利實施。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轉企改制的主要方式是: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整體改制為“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承接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的全部資產、負債、人員、業務和設計資質等,由市國資委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責。
轉企改制改變了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事業單位的機構屬性,是廣大干部職工高度關注的大事。院領導班子高度重視,認真落實中央和北京市文件精神,以執行政策為準繩,以符合實際為基礎,加強組織領導,科學周密研究制定方案,充分征求干部職工的意見,本著保障職工切身利益,著眼未來、統籌規劃企業發展的原則,有序部署、穩步推進。從被確定為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正式啟動轉企改制工作,到完成了轉企改制方案的研究制定、院內部廣泛的宣傳、動員和溝通工作,及完成各項必要的規定程序,僅用了短短6個月的時間。
作為國資委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試點,順利完成轉企改制各項工作,一方面離不開市委、市政府和市國資委的正確領導和支持,另一方面也是院黨政領導班子、全體干部職工多年來積極把握發展機遇,持續改革創新,勇于探索進取的結果。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所做的嘗試,所積累的思路和成果,將對其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提供一定的經驗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