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初的一天,中建三局第三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廈門分公司(簡稱廈門分公司)承建的福建第一高樓——福州世茂國際中心工地上氣氛熱烈,在全國首次運用,獲評國家專利的新工法——低位少支點模塊化整體頂升鋼平臺模架(簡稱鋼平臺)正在進行第一次頂升。當這個圍繞在主樓核心筒周圍,集成了外架體系、模板體系、塔吊等施工機械,裝載著鋼筋、水泥等材料的鋼桁架平臺從第六個結構層慢慢爬升到第七個結構層的時候,大家不由得歡呼起來。
在這之后的50多次爬升中,先后有不少同行、業主前來觀摩這項世界領先的,特別適用于超高層框-筒結構建筑中核心筒施工技術的施工場景,這其中就有福建第二高樓——宇洋·中央金座的建設方——福建宇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贇。之后,王贇董事長直接與廈門分公司接洽,將當時已有其他建筑公司進場,造價為10.2億元的宇洋·中央金座項目交由廈門分公司施工。
這是廈門分公司以品牌效應撬動市場的又一體現。自1984年遠征廈門參加特區建設以來,廈門分公司一直以優質、高速、安全、誠信的良好業績創造“廈門速度”,突破“廈門高度”,堅持科技創新,贏得了“建筑鐵軍”的贊譽。
特區鐵軍
廈門分公司是國家一級建筑安裝施工企業,也是一家伴隨特區成長的企業。
1984年,廈門分公司臨危受命,克服了設備不足、地質資料不準、材料供應不上、臺風與雨季等諸多困難,僅用157個有效工作日即完成了建筑面積16000平方米的富山展覽城工程,使廈門首屆國際展覽會如期舉行。至此,“富山速度”名揚特區,公司在廈門聲名鵲起。
廈門分公司在科技創新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1989年,廈門分公司承建的廈門中銀大廈為當時國內最早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內筒體外巨柱高層建筑。廈門分公司勇于創新、大膽嘗試,不僅使這一工程圓滿完工,而且縮短工期300多天,并為建設方節約投資100多萬元。
1994年,廈門分公司又一次創造了高速度奇跡。45層的國貿大廈是當時廈門最高樓,廈門分公司僅用300天就完成了主體工程,平均4天一層樓,比業主合同提前26天,比國家定額工期提前近一半,并為業主節約投資60余萬元。
2000年,在廈門市最高的標志性建筑——廈門建行大廈的施工中,廈門分公司應用了建設部推廣的10項新技術中的7項,同時創造性地應用了其他5項新技術。其中,利用GPS衛星定位技術進行建筑測量和日照變形監測經專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棟高176.2米的大樓垂直精確度在3毫米之內,創下全國先河,獲全國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金獎。
廈門分公司秉承“業主第一、以誠取信、服務為榮”的理念,堅持以質量求生存、求發展,堅持以科技進步推動工程創優,在日新月異的廈門建筑市場異軍突起,并輻射泉州、福州,成為福建省的一支建筑勁旅。
勇于創新
科技創新是廈門分公司保持技術領先的重要舉措,鋼平臺的開發和投入使用生動地驗證了這一點。
模板和外架體系是超高層施工的核心,各大建筑公司都有自己的秘方。在福州世茂國際中心工程開工時,中建三局三公司的技術團隊提出了低位少支點模塊化整體頂升鋼平臺模架體系的概念。類似的模架體系僅在廣州西塔和深圳京基100兩項工程應用過,但沒能實現模塊化,也沒有實現材料的周轉使用。
模架體系由鋼桁架平臺、鋼支撐立柱、長行程高能力雙向作用液壓千斤頂及其控制系統、支撐箱梁、定型大鋼模板和可調節移動式掛架6大部分組成,在工期、造價、安全、節能環保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模架體系實現了各組件的模塊化與操作的標準化,能在不同的建筑物上重復周轉使用并隨建筑層高調整,可有效降低工程造價與施工難度,提高工作效率。
與常規的模架體系相比,采用這種體系的一次性投入要多上千萬元。對此,廈門分公司經理孫玉林表示:“總要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雖然一次性投入多一些,但對于搶占福建超高層建筑市場是有利的,這種投入值得。”正是有了這種敢為天下先的氣魄,才有了之后的輝煌成就。
技術的實施經歷了設計、加工、拼裝和運行等階段,這其中,技術團隊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確保了這項新工法的實施,并在施工中創下核心筒3天一層的紀錄,備受各界好評。
在施工過程中,中建三局三公司積極開展專利申報和成果總結工作,現已成功申報并獲得10余項國家專利,這項工法也被評為2010年度國家級工法。“提高低位頂升模架體系施工功效”這一課題在全國工程建設優秀QC小組活動成果發表交流會上成功發布,并榮獲二等獎。
新的機遇
面對中央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決策和福建省經濟大發展的重大機遇,廈門分公司審時度勢、激流勇進,積極投入到福建新跨越發展的火熱建設中。廈門分公司認真貫徹“三高”營銷戰略,以“品質保障”為核心,在大市場中主攻高端市場、在大業主中精選高端客戶、在大項目上專攻高端項目,并制定了“立足廈門、鞏固福州、輻射周邊、穩步跟進”的營銷策略,搶抓海西發展機遇,規模效益屢創新高,成就卓著。
廈門分公司精耕細作廈門和福州市場,重點選擇一些有影響、有高度、合同質量好的業主對接。2011年中標的廈門集美圣果院商業中心成為公司大型公投項目建設新的起點。2010年,廈門分公司全年中標額為9.18億元,2011年躍升到22億元。
廈門分公司采用“四輪齊驅”——“項目策劃、示范推行、過程監控、考評獎懲”,有效地推動項目管理取得突破。為提升履約能力,廈門分公司通過加大商務策劃力度、加強工期計劃管理、強化項目標準化管理、加大生產資源保障力度、加強核心勞務層培育等舉措推動項目綜合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同時,廈門分公司狠抓安全、嚴控質量、強化技術服務、加強風險管理,使每一個工地都做到過程精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012年2月,福州世茂國際中心項目被福建省建設廳授予2011年度省級示范工程;圣果院商業中心項目被廈門(新)站片區開發建設指揮部授予2011年度“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廈門世茂、漳州招商項目分別創成廈門市和漳州市“安全文明標準化示范工地”。
隨著業務的迅速擴張,廈門分公司大力實施“人才接力工程”,著力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為企業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2012年5月,廈門分公司被授予“第九屆福建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稱號。
2012年,對于廈門分公司來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海西風帆正舉,福建市場潛力巨大,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將有助于進一步實現優勝劣汰,促使市場資源配置更加趨于合理,更加有利于有實力、有信譽、有靈魂的企業發揮優勢,搶占高端市場。
海西揚帆憑三實,穩中求進勇爭先。在挑戰與機遇的交匯點上,廈門分公司將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再創輝煌。
本報記者 章海霞 通訊員 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