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辛歷程
如果我們把時間撥回到二十幾年前,那么張躍飛,這位投資領域的新秀,還只是一個南下廣州的打工仔,四處拜師學藝,嘗遍辛苦。
1986年,17歲的張躍飛懷著一顆躍躍欲試的心,只身南下,去了當時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最快、建筑裝飾業最為發達的廣州。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許多先進、時尚、新穎的建筑裝飾理念均從香港最早、最快地輸入到了廣州。張躍飛以打工仔的身份南下廣州,就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希望能掌握建筑裝飾業最前衛的理念、最先進的技術。
張躍飛用“什么都干過”來形容他在廣州的打工生涯。在那里,他推過車,拉過沙,砌過磚,粉過墻,一邊打工,一邊暗暗學習新理念、新材料、新技術的實際應用和操作要領。一天下來,當工友們用冰鎮啤酒解乏,或在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流連忘返之時,張躍飛卻硬撐著極度疲憊的身軀,在工棚里回顧和整理一天下來新的收獲。
在廣州的四年里,張躍飛跑遍了那里最新開放的裝飾工地,四處拜師學藝。但是,令他感到遺憾的是,或許因為有著“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顧慮,很多所謂的“師傅”似乎并不愿意把手藝中最精華的部分教給他。但是張躍飛并不氣餒,每次當“師傅”在那里施工的時候,他總是在旁邊默默地為他們打下手,同時也仔細地觀察著“師傅”的一舉一動。
有時候,為了弄懂一項技術,張躍飛還會花一個月的工資,請“師傅”去當地的高檔酒店吃一頓飯,趁著“師傅”吃得高興之時,迫切地提出心中的疑問。
“有時候手頭緊,連請他們吃飯的錢都是到處借來的,別說多艱辛了!”如今回想當年,張躍飛依然心潮起伏。
在飛耀集團的辦公室里,有一個專門用來陳列獎杯的大柜子。透過玻璃門,一個個閃光的金色獎杯赫然在目,其中不乏全國建筑工程裝飾獎、全國建筑裝飾科技創新獎、浙江省優秀建筑裝飾設計獎等重量級的獎項。漫步在獎杯前,張躍飛心中思緒萬千,從創業到今天的歷程再次涌上心頭。或許,正是因為有了創業初期的隱忍和磨難,如今的張躍飛才能更加從容地去面對各種風浪;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段白手起家的經歷,張躍飛對年輕創業者才更多了一分惺惺相惜。2010年,張躍飛的心愿是集團實現50億元以上的銷售規模,而他也表示,企業的盈利將會有很大一部分用來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