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夾心層的剛需們,需要直面房價暴漲的打擊,而這正是讓人為難的地方。
標準排名、BOSS直聘聯合發布2016年上半年大陸房價收入比最高城市排行榜,核心指標是2016年7月各城市每平方米平均房價與2016年各城市平均月薪的比值,也就是當月的房價收入比。
深圳7月以平均房價50842元、平均月薪7467元,房價收入比6.81,排名第一,此舉意味著半年的工資才能買一平方米;北京平均房價47619元,房價收入比6.17,位居第二;上海均價43052元,房價收入比5.67,位居第三。60個城市中,排名最后的城市是長春,平均房價6471元,薪酬5268元,房價收入比1.23。
此情此景之下,逃離一線城市,到鄰近城市置業已逐漸成為剛需們的流行選擇。
樓市購買力外溢、去庫存政策支持、信貸寬松等因素共同成就了臨深城市東莞、惠州上半年樓市成交量價創紀錄的結果。
綜合惠州房管局和家家順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2016年上半年,惠州全市共成交住宅84722套,同比上漲106.5%,平均每小時有19套新房成交。成交均價為8899元/平方米,相較2015年全年成交均價上漲了31%。這是惠州樓市有史以來成交量最高、去化最快的上半年。
家家順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深圳客比例最高的是惠州,通過該中介機構購買惠州新房的買家中,超八成來自深圳。
一名外地開發商在年初收購了惠州本地開發商的數個項目,其區域總經理表示,集團重視環深城市的布局,選擇重倉惠州因其鄰近深圳的區域位置。他認為,惠州樓市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深圳購房者購買力的轉移。
不僅如此,面對高房價的地產市場,租房已然演變成一項剛需們不得不參與的“城市運動”。
還以深圳為例,鏈家針對小區房調研的一份租房報告顯示,7月深圳住房平均租金為每月68.7元/平方米,套均租金為4938元/月。其中套房總價3000元/月內的比例只有20.4%,2000元/月內的僅占比4.2%,4000~8000元/月占比接近72%,高于8000元/月的超過7%,中高租金物業持續明顯增加。
然后在平均月薪只有7647元的深圳,該如何在當下的租金行情中獲取安穩且具備初步品質的生活?
染:進入金融寡頭時代
不久前,商業文明聯盟創始人、《第一財經日報》前總編輯秦朔撰文指出,中國房地產已經進入房地產資本主義時代,房子被賦予了更多金融屬性,已被當作金融工具和資本來運作。
秦朔在文中直指:“如果說囤地、捂盤、炒地、炒房、加杠桿等等,可以作為房地產資本主義的早期形態;現在則是中盤,就是大規模使用金融工具(貸款和金融機構的場外配資),盡可能加杠桿,充分利用地價上升來擴張資產負債表;負債越多越好,用‘負債’競逐‘資產’(包括房地產公司股權),然后拉升資產價格,或者快速周轉產生現金流,以現金流為依托進一步融資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