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研究生畢業剛工作兩年、還沒有在北京獲得購房資格的小陳,被從天而降的“餡餅”砸到了頭——已經在北京做了五六年生意的高中同學小王找到他,說拿到了一份“絕密”材料,想找幾個老鄉眾籌,買“拆遷房”。
“現在低價買小平房,就能給咱們一個大兩居!拿到就賣,咱們至少有3倍的利潤!”小王給小陳發的一條條微信,都很有煽動力。
3倍利潤?這樣一張“大餅”誘惑力似乎難以抵擋。不過記者發現,所謂的“絕密”材料其實就是本市的棚改信息,很多涉及房源都不會真正拆遷,所謂的“3倍利潤”也并不存在。
“拆遷”竟成二手房廣告詞
經得小王同意,小陳將那份“絕密”材料拍下來,轉發給了記者。記者發現,這與此前本報曾經發布的2016年北京市棚改計劃一樣,只不過標題被換成了“拆遷計劃”。
對很多二手房來說,一旦納入拆遷計劃,就會成為“香餑餑”。58同城網站上,如果以“拆遷”為關鍵詞搜索北京房產,能搜出幾十頁新近更新的頁面。這些很多人根本不會去住的小平房標注著“拆遷區”、“低總價”甚至“一夜暴富”等關鍵詞。
在鏈家網站上,“準拆遷房”也是關鍵詞之一。中關村區域一套位于科育小區、面積只有48.7平方米、建成于1976年的小兩居,居然叫價到了650萬元。“面臨拆遷”這4個字直接寫到了標題上,而每平方米13.35萬元的單價,甚至已經超過了這區域中最貴豪宅——唐寧ONE中的樓王。
為什么會這么貴?“因為有拆遷預期,很多中介都會拿這一條作為賣點來吸引購房人。畢竟很多人都知道,拆掉小房就能用相對便宜的價錢,買個大房子。”一位業內人士說。
眾籌買拆遷房不靠譜
記者從市重大辦了解到,“棚改”和“拆遷”壓根就是兩碼事,并不是所有涉及其中的房產都會被拆遷。
市重大項目辦相關負責人再次提醒,棚改項目中有新增棚戶區、平房修繕、危改等多種項目性質,每種性質對應的處理方案不完全一樣。
“比如說,有些平房修繕項目,只是去加固這些房源。還有一些雖然標注著騰退,但其實是房源平移,將幾個院落合并,改善當地居民的居住條件而已。并不是要連根拔起,讓大家全都遷走。”西城區一位負責修繕平房的相關企業負責人說。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小陳參加了眾籌,就有可能成為掏了幾十萬元、最后獲得一間小平房部分產權的“房東”。如果不存在拆遷換樓房的事實,“3倍利潤”也就成了鏡花水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