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硯晨:諸法皆有因
來源:中國建筑新聞網 時間:2012-05-29 15:16:02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王硯晨
王硯晨
畢業于中國西安美術學院
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國際室內設計碩士
經典國際設計機構(亞洲)有限公司 首席設計總監
北京至尚經典裝飾設計有限公司 首席設計總監
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 會員
主要設計作品
SONY體驗店(1998年)
MOTOROLA TOWN(2000年)
LANCEL SHOW(2003年)
DUFA中國(2005年)
INFOUCS 北京代表處(2006年)
Symantec 體驗店(2007年)
JOHNSON&JOHNSON奧運(2008年)
大董餐廳(2009年)
TEA HOUSE 美國 (2009年)
茗藤茶藝 體驗館(2010年)
眉州東坡三蘇祠餐廳、園林及室內(2010年)
王家渡火鍋(2011年)
眉州東坡酒樓-奧運主題餐廳(2011年)
近期主要獲得獎項
2009年金外灘獎:最佳照明設計獎
2010年第十八屆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最佳餐飲設計空間TOP TEN
CIID 2010年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商業工程佳作獎
2010年金堂獎:年度十佳休閑空間設計
2010年金堂獎:年度優秀餐飲空間設計
CIID 2010年中國室內設計年度封面人物提名
2011年金外灘獎:最佳景觀設計大獎
2011年金外灘獎:最佳餐廚空間設計獎
2011年金外灘獎:最佳休閑空間設計獎
其實,記者和王硯晨的聊天是從畫畫開始的,在做室內設計之前,他所做的是和美術相關的事情。中國傳統的水墨丹青給他的教育就是以形寫神,這深刻地影響了他的美學觀點和此后的設計哲學。畫山非山,山中自有蘊含。
中華建筑報: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總是迥異于其他民族,但當今的世界又日趨“扁平”。在設計創作上,你一直強調我們本民族的文化,那你如何看待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間的關系?
王硯晨:每一個人,無論生在哪里、長在何處、浪跡天涯,源本的東西總是牽繞著他,這就是歸屬感。年輕時,我們希望出去闖世界;年長時,我們驀然回首,發現自己依戀的依然是生你養你的那個地方,那個地方是我們身體和靈魂生存和成長的沃土。
人生大抵如此,這引發了我們對設計的思考。中式文化的設計根植于中國博大的文化歷史之上,它歷盡千年的沉淀,生長于豐富的文明根系,延續至今,后人要做的是對此進行挖掘和整理,再用現代的觀點和手法來表現,這須要審慎的態度和認真的做法。
可是我們不排斥外來的文明,不否定西方建筑文化,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大建設中的中國,當業主一意需求歐式的、美式的或者意大利式的建筑和室內空間設計時,中國人對上述國家文化的理解會有缺失。同樣,國外設計師做中國式的設計也鮮有口碑很好的作品,除了極少數像米歇爾這樣的室內空間設計師,因為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也僅皮毛而已。
符號化的表達,往往暴露了設計者對非本民族文化的淺嘗輒止或者誤讀,抑或是對本民族文化的淺薄理解。深刻了解一個地區的文化,設計者須得長居此地,和這里的人們一同生活,恰當理解當地文化,并適當表現。
傳統和當下、民族性和世界性,永遠是設計行業探討和辯論的主題;普利茲克獎項所致敬的設計也永遠是能把這兩種矛盾體恰到好處地解決和融合的項目,比如2012年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建筑師王澍,就是用中國傳統的材料表現了當下的建筑空間。
當今社會最大的特點就是全球化趨勢,無論在經濟方面、文化方面還是社會方面,信息和交通的發達使得全世界基本上沒有距離感了,同質化的傾向日趨顯現,這無疑造成了個性的缺失。而個性的缺失對民族文化而言是最大的損失,使得文化的延續性產生斷裂,文化的特性消失。
如今,我們可以看到全世界大部分新建筑的設計都比較接近。設計者一直在談設計的特點和創新,也以能恰當表達出當地文化語言的設計為榮,那么如何來處理當地文化(歷史的積淀)和創新(當下的空間)這兩種并不矛盾的矛盾呢?首先,請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獨特性,保護好歷史的延續,因為從來沒有無中生有的結果。
有因才有果,沒有無緣無故的設計,設計總要有一個根基和來源,無論它來自何種民族、何種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太過久遠,任何一點的精髓都非常精彩,因此不需要百分百地復制,只要在其間找到文化的特質,大可以放心地將其運用到新的案例里面。
這樣做,我個人觀點是希望美好的傳統文化存有精神的延續,但展示給社會的面貌卻一定要是當代的模樣。比如根植于宋代文化的設計,需要設計師有能力把宋代的審美精神和生活哲學帶到今天來,再運用今天的手段和方法在一定的空間里將其表現出來,這就是有生命的設計。創造性并不是要你斷然拋棄過去,完全的創新不會存在于這個世界里,創新也有源,沒有學習和繼承就不會產生所謂的新東西,它像一個進化的生物鏈,環環相扣、螺旋上升。
中華建筑報:創新是相對的,這顛覆了此前我們對創新這個詞和行為的理解,為什么你會如此定義?
王硯晨:設計師呈現出來的方案是一個想法和概念,在我這個設計師看來,設計第一要尊重傳統文化,第二要把傳統文化里的優良精神有能力地表達出來。我們中國對傳統并不怎么看重,喜歡新鮮的東西,把舊的棄之如萆,朝代更迭如此,現如今的大拆大建亦如此。
意大利有保留千年的建筑,除了建造材料不易破壞的原因之外,該國法律也有相關嚴格規定,這對保留建筑和保持城市肌理以及地域文化而言無疑是有力手段。同時,建筑內部空間的更新隨著時間的流逝不斷發展著,盡可能地和現代生活相匹配,以適應現代人更為舒適的生活需求和更純粹的精神需求。雖然放眼皆是不同年代的建筑,但是它們相處得很融洽。
那么請我們反思中國的建筑現狀,為什么我們的城市面貌支離破碎?為什么建筑的建造這般倉促?為什么建筑壽命如此短暫?為什么我們總是容易否定以前?
設計是一種媒介,設計者所進行的思考、挖掘和整理,對項目來說就是骨肉。設計師大部分是有文人情結的人,思考很多,但也許行為受限,或者話語權微弱。保留傳統,很多設計者持此觀點。然而,我們經常看到的城市改造就是換新的外立面,忽略內部空間;或者“美容”臨近馬路的兩側建筑,以求“藝術照”效果,而放棄眼睛所不容易看到的地方。老城改造的現狀往往是把歷史的歲月隨意抹去,最近微博熱議的山東聊城舊城改造據說無異于“屠城”,即把人遷走,房屋拆毀。很多人為此痛心,人為的強行改變城市肌理,目的是要做表面的文章,故事沒有了,老城的生命也就此戛然而止。
這是舊城改造的誤區。失去了來時的路,何談去時的道呢?
建筑和空間的設計者,如果只是談方案的好與不好,這種做法已經變得非常低層面了,我認為更高層面的談設計得看方案的背后是不是有強有力的故事來支撐。一個有生命的方案會產生很多的吸引力,無論對人還是對運營本身。空間有內涵,有歷史,故事從哪里來?從歷史的煙塵中來。
中華建筑報:你生在西安,長在西安,后來去米蘭求學,這兩個城市給你何種的影響?
王硯晨:故鄉是西安,她給人的感覺是歷史厚重,傳統就埋于腳下的黃土中。即使是日常生活中老鄉們說話(方言)、吃東西,這些看似單調和再普通不過的行為以及物品都依然能夠傳遞出兩千年前秦文化的氣息。
說起米蘭,意大利最大的經濟城市,她永遠是那么時尚,是世界的服裝中心、設計之都。每天走在米蘭的大街小巷,都能感覺到強烈的時尚信息:世界奢侈品發源于此,最尖端的設計潮流在這里涌動,時尚不在T臺上,就在生活中,時刻離你那么近。
米蘭更讓人感觸頗深的是意大利這個國家對文化的尊敬。作為歐洲文化的發源地、文藝復興時期文化運動的源頭,意大利文化深刻影響了歐洲其他國家。在受到其他國家文化禮遇的同時,意大利人對自己傳統的文化非常尊重,時刻保護著它們免受現代工業(建設)的沖擊。他們的態度和經驗,很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鑒。
這兩個城市從面貌上來看相差甚遠,但在文化上都有其獨特性,有自己的生命力,只是在向著自身規律所引導的方向發展。意大利傳統文化使得根植于此的國際大牌更好地表達自身,雖然來自世界其他地區和民族的文化也融合進了意大利,影響著這個國家在不同的領域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但是意大利的根和源還保留在這個國家的心臟。
我們希望中國的城市、建筑能夠展示中國的內涵和氣質,用當代的建造手段,卻要不失千百年來積淀的根本,這樣呈現出來的面貌才可契合當下人的精神需求。而文化的獨特性一定是和地域緊密關聯的,要盡可能地把當地文化融入設計,這樣一來,該項目就是一個當地人愿意去、外地人愿意來的場所,它就會成為一個當地文化的載體和傳承者。
中華建筑報:設計的生存環境和理想之間總會有矛盾,你是如何解決的?
王硯晨:我們還是來說說王澍。他對設計抱著的是一種業余的工作心態,這并不是說建筑設計不是他的工作,而是在表達他對中國建筑文化所做的一種嘗試。這種心態來源于中國傳統的文人畫——中國歷史上,沒有專門以畫畫為生的藝術家,有所成就、給后人留下名作的的畫者要么是官員,要么是詩人,他們一般在業余時間吟詩作畫,而往往這樣出來的作品卻是歷史上最好的畫作。
不言而喻,設計師需要一個自由的設計環境,我也不例外。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
LINKS
中國室內設計與裝飾網 | designboom設計邦 | 新華網 | 中國建筑新聞網 | 搜房家居網 |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 | 中裝設計培訓 | 鳳凰家居 | 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 | 中國網建設頻道 | 筑龍建筑設計網 | 視覺同盟 | 湖南室內設計師協會 | 城視窗 | 中裝協設計網 | 非常設計師網 | 新家優裝 | 行走吧,媒體團! | 新疆室內設計聯盟 | YANG設計集團 | 中式設計 | 大宅國際別墅裝修設計 | 四合茗苑中式裝修 | 設計王DesignWant?&?住宅美學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