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建筑節能中心優質工程示范處副主任趙華:綠色醫院建筑的實施原則和關鍵技術
來源:中裝新網 時間:2015-04-29 16:35:26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首先我跟大家介紹一下,我是住建部建筑節能中心優質工程示范處趙華。
我的演講內容主要在這幾個方面。
一個是綠色醫院建筑在全國范圍內發展目前的現狀。第二個,從國家到地方各個層面對于綠色醫院建筑目前所出臺的政策,特別是一些激勵的政策以及強制性要求的政策。第三方面,介紹一下住建部在綠色醫院建筑和綠色建筑開展的工作。第四部分,解讀綠色醫院建筑評價標準的技術要點,以及評審綠色建筑評價的標識,所要達到的技術要求。
綠色建筑發展的歷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從啟蒙到起步,到發展初期,到現在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2004年-2007年是綠色建筑啟蒙階段。期間,綠色建筑實際工程案例在全國范圍內極少。在2006年的時候出版了第一本國標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同時建設部啟動綠色建筑創新獎評審工作。2008-2009年劃分為起步階段,這個期間建設部同時啟動了綠色建筑示范工程和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工作,包括一系列關于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管理辦法。2008年春,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技術細則發布。截止2009年底,住房和節能建筑科學發展促進中心評出第一批10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項目。2010-2012年,隨著標準體系越來越完善,綠色建筑理念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奠定綠色建筑的發展基礎。2013年綠色建筑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到現在綠色建筑的數量和技術的規程完善越來越成熟。
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
一,政府的推動力度越來越大。二,綠色建筑標準體系越來越完善。三,綠色建筑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四,隨著技術程度的提高,隨著技術完善,綠色增量成本也越來越低。五,技術發展越來越成熟。在2012-2013年,關于發展及規模化推動綠色建筑,住建部十二五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以及《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實施意見》167號文出臺。
《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實施意見》167號文具體對綠色建筑的發展,從發展目標和強制性政策,財政獎勵政策做出規定。第一,到2015年新增綠色建筑要達到10億平方米。第二,強制性政策,到2014年公益性建筑和保障性住房,全面執行綠色標準,包括政府投資的醫院建設項目。第三,獎勵性政策措施。同時各個省市提出綠色建筑發展目標或者綠色建筑專項規劃。比如北京規定從2013年6月1號開始,所有的新建項目強制按照綠色建筑一星級以上的標準執行。河北規定城鎮新建綠色建筑面積達到25%,三線綠色建筑占綠色建筑面積總量比例達到10%。
像山東、江蘇、北京、陜西、安徽、青海、海南、內蒙、河南這些地方省市出臺了具體直接的財政獎勵。還有一些城市通過經濟的手段,包括像城市配套費的返還等等,對綠色建筑的獎勵。
綠色建筑的評審分為兩個階段,分為設計標識和運營標識。獲得設計標識后,相應獲得獎勵30%。竣工驗收再獲得相應30%的獎金。就是按照3:3:4的比例,發放補貼獎金額度。對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確定的二星、三星的獎勵項目,按比例給配套獎勵。江蘇獲得綠色一星項目也是按照15塊錢每平米的標準進行獎勵。北京對獲得二星級以上的標識項目才有補貼,二星每平米25塊錢,三星每平米40塊錢。像安徽通過貸款利率的優惠,河南通過墻材基金的返還,各個地方在實施綠色建筑項目都給予一定的激勵對策。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中24個地區提出對綠色建筑強制性發展的目標。根據氣侯條件、技術經濟水平不同,范圍有所不同。比如說北京、江蘇是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包括新建醫院的建筑。在湖南,政府投資的公建和長沙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綠色建筑執行標準。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是逐步完善的。在2006-2007年啟蒙階段出了一本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國標。評價對象包含了住宅、公建,其他類型的公建,比如說醫院,參照一般辦公建筑執行。在執行過程中發現有些條文并不是那么適合。所以現在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向不同的建筑類型延伸。比如說正在報批階段的綠色醫院建筑評價標準,還有綠色工業廠房的建筑評價標準等等。因為我們國家的情況幅員遼闊,南北氣侯差異很大,所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就不同的地域延伸,按照氣候帶的劃分,比如說專門針對夏熱冬冷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都有相應標準的出臺。配合十二五發展規劃,為了規模化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單體建筑向區域的延伸,出現了城區的評價標準等等。標準體系越來越完善。在做綠色醫院建筑,包括其他類型實施綠色建筑技術的時候,有了更堅實的技術支撐。
現在綠色建筑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在2009年,住房和節能建筑科學發展促進中心評了10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截止到2015年1月,全國已經評出2538項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總建筑面積達到2.72個億。但在綠色建筑實施的路上還是大有可為。現在的標識評審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設計標識,一個是運營標識。設計標識是項目完全施工圖以后,很多項目還沒有投入實際運行,在這個階段進行認證評價,這叫設計標識。項目建成投入運行一年之后,再申請的標識,我們叫運營標識,從這個板塊圖上,一個按項目數據統計,一個是按面積進行統計。運營標識占的比例還是非常少的,93%以上都是設計標識。怎么實施綠色建筑是很關鍵的。
在2538項綠色建筑標識項目中,剛剛講綠色建筑標識分為1、2、3個不同的等級。拿2538項來講,一星965項,二星1055項,三星是518項。在二星級項目占的比例比較高一點。這也是綠色建筑發展理性化發展的體現。并不是說所有的綠色建筑都要達到三星,全面的發展比單向的更好。
從2008年-2014年,綠色建筑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從2012年以后,進入發展非常快的階段。綠色建筑在各地的工程建設當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也就是說綠色建筑理念越來越多被管理層,醫院建設者和實施層都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同。在部門建設中所占的比例也是逐年提高。各個省份的具體情況不一樣。
截止到2015年1月份,從數量來講,江蘇、廣東、山東、上海、河北、北京在綠色建筑推進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越來越低。從2010-2013年,對住宅、公建按星級,對增量成本做了一個統計。從統計圖上可以看出來,誰的星級越高,增量成本相應的會有所提高。同一個星級標準來講,公建的增量成本應當比住宅的要高。隨著技術和標準的體系越來越完善,增量成本是一個逐步回落下降的趨勢。
技術應用越來越成熟,這和增量成本有一定的關聯性。應用的技術成熟,技術集成化程度越高,綠色建筑增量成本才會低。住建部綠色建筑示范工程當中所選用的技術,是常規的成熟的技術,也是大家選擇比較多的。建筑本身也不是高精尖的技術,更多講因地制宜的集成創新。在綠色建筑實施這條道路上越來越理性。
講綠色建筑發展到現在,還有幾個問題。一個就是技術可行性,特別是針對某些技術相對落后的地區,在實現綠色建筑技術可行性的風險如何規避。第二個,雖然增量成本越來越低,畢竟還有一定的增量成本。比如醫院,增量成本誰來買單,誰受益誰買單,還是政府買單,這些也是需要研究的課題。第三個,對綠色建筑的認識雖然越來越明確,但是對增量成本風險這一塊兒如何定義也是需要思考的。
上一篇:天津中心生態城醫院代表葉慶艷:微網移動護理管理系統
下一篇:2012版《醫用氣體工程技術規范》與我國原執行標準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