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由于子行業種類眾多,核算也比較復雜,被認為是營改增中的一大難點。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金融業由原來5%的營業稅率改為6%的增值稅率。雖然稅率增加了一個百分點,但考慮到可抵扣的因素,特別是不動產的抵扣,實際稅負未必上升。
民生證券的研究指出,營改增后16家上市銀行的稅負都有一定程度下降,合計減稅933億元,占上市銀行利潤總和的7.7%。個別銀行減稅額占利潤的比例,甚至高達13.8%,相比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的受益程度略小一些,減稅額分別占利潤的6.8%和4.7%。
“我們注意到,細則將融資租賃納入貸款服務,按照6%的稅率繳納增值稅。而在前期營改增中,融資租賃被納入‘有形動產租賃’,按照17%的稅率繳納增值稅。這顯示對于一些新型金融服務,稅負的設計經過了詳細評估,以確保不會阻礙金融創新。”李軍表示。
生活服務業優惠多
促就業效應有望顯現
包括教育、醫療、餐飲和旅游等在內的生活服務業,由于貼近百姓,在營改增試點中得到了較多的優惠。根據細則,養老服務、婚姻介紹服務和殯葬服務等數十項基本服務,將免征增值稅。
對于生活服務業的一般納稅人,雖然稅率由5%調整為6%,但由于有進項抵扣,稅負仍有可能下降。以餐飲業為例,汪蔚青指出,營改增后餐廳如果重新裝修,可按11%的稅率抵扣。更換鍋碗瓢盆、桌椅板凳,可按17%的稅率抵扣。在銷項稅率只有6%的情況下,稅負有望比原來降低。
雖然生活服務業的稅負有可能出現下降,但一般消費者很難從價格上感受到。特別是考慮到餐飲等服務業的人力和租金成本不斷上升,即使稅負下降,商家也很難讓利給消費者。
考慮到生活服務業是吸納就業的大戶,營改增試點對于就業的促進效應有望逐步顯現。上海稅務部門的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就業人數較營改增啟動前的2011年,分別增長5.22%和28.74%,占上海近三年全部新增就業崗位的40%以上。
除了稅負降低
辦稅流程亦將簡化
“上海2012年率先試點營改增以來,基本實現了規范稅制、減輕稅負、促進發展、推動改革的預期目標。據測算,4年內總體減稅1185億元。”上海市稅務局副局長胡蘭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