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可能跑題了。我再強調一下,跨界設計是必然趨勢。設計是一門綜合學科,也是一門社會學科,而且具備越來越強的跨界性。打個比方,設計師像演員,隨著經歷和能力的增長,扮演的角色會不同,甚至有一天會成為導演,從事這行的時間越長,越理性。設計師也是如此,從助理到設計師,再到設計總負責人等,不僅要會設計,還要學會管理,設計師和藝術家不同,對企業、社會的有很大的責任。
設計中邏輯關系的推演形成了設計的必然性。這是一張油畫,《雅典學院》,它所反映了當時的人們在研究機構、學術機構一起學習真理、討論真理、辯論真理,得到智慧,傳道授業解惑的環境,閃爍著理性的光輝。
現在我們看到的圖片是目前世界上最火的著名建筑師之一——扎哈·哈迪德的設計,她的設計涉獵范圍很廣,包括產業產品設計、室內設計、建筑設計等。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雕塑的作者是米開朗基羅,邊上的這幅油畫就是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天》,基于理性思考的創作,這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
最初,國內僅有七大美院,后來又九大美院,發展到現在幾乎每個學校都開設了設計專業,剛才熊總也提到,醫科大學也設有設計學院,這也是好的趨勢。最初美院也是一個體系,發展到后來成了各個細分的專業。
之前建筑裝飾專業在美院里叫環境藝術設計,后來叫室內設計,展示設計等,與建筑學是裂開,一個屬于美術院校教育體系,一個屬于建筑學院理工科類。所以相對而言中國的建筑師比較理性,建筑學學生畢業之后也能學以致用。
但是建筑裝飾行業,包括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包括我們單位,我們在工作中自身感覺到的就是設計師的感性大于理性。初入行業的設計師在工作中比較感性,會以自己的喜好辨別設計的好壞,在與客戶溝通過程中,這樣的理念下產生的方案很容易被斃掉。在工作當中,設計師需要解決實際問題,最后一個環節需要思考的才是審美層次的問題。
現在,中國的建筑裝飾行業被分成兩套體系,一個是以建筑設計院、各大建筑裝飾工程公司的設計院,包括大型設計公司為主導的這個工裝市場,另一個就是家裝市場。家裝市場的項目規模、客戶類型,決定了而且家裝設計師需要考慮消防消防報批、規劃報批、建委審核,設計師的方案能否順利通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業主自己的決策。這就致使家裝設計師逐漸像銷售人員傾斜,他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提成。
工裝的基本上都會有一定的規模。即使僅有幾千平米的會所、文化綜合體,設計師只是一味強調設計效果如何好看,是件可笑的事情。在工作中常遇到的問題是客戶不認同設計師的靈感、創意,溝通就難以進行。
所以現在我們要求設計師做設計的時候,要非常的理性,用數學打個比方,我們要求設計師把設計的方程式從頭到尾算出來,從策劃案到定位,到最后所呈現的結果,講清楚。設計的邏輯思維非常嚴謹,非常縝密,環環相扣,它最后所呈現的結果會帶著強烈的必然性。甲方很難拒絕這樣的設計,同時他也會非常尊重這個設計師。
關于設計的必然性。這么多年以來,我們總結了設計的三個要素,分享給大家,希望學生們將來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