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我們再往下看。這也是黃金分割,舉例為大家講解設計是有方程式的。所有學設計的學生都會學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這些美院必教的基礎課,我當年在學校的時候也學了。這三大構成沒有一個是中國人研發的,都是從西方學來的。從中我們也能看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藝術和設計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大碗島的星期天》這幅畫就是反映這種情況的。
西方人是歐洲的代表,他們的繪畫都非常理性。從這個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米開朗基羅、達芬奇,一直到古典學派的大衛·安格爾。荷蘭的倫勃朗研究一束光打過來之后,肖像上所產生的光影的變化,就通過光影的變化他想要傳達自己追求高尚的精神狀態。
之后是現實主義,再往后是印象派,出了很多人馬奈、莫奈、德加、雷諾阿、塞尚,還有后來的修拉,梵高。繪畫的風格一定是一個時代顛覆一個時代,因為各個風格流行的時候,具有壟斷、權威地位,比如古典主義流行的時候,具有先鋒色彩的印象派的畫作及畫家都不被接受,但印象派畫家并沒有氣餒,他們也在致力于研究,當然他們的研究目標不是一束光,也不是人體骨骼。
古典主義的畫家想要表達的是和宗教題材是有聯系的那一束光,就特別像是教堂的玻璃天窗射下來的那一束光。他想表達的是理性的光輝,神圣的光芒。但是到了浪漫主義時候,他們已經非常平民化了,所以他更希望研究大自然的光影變化所帶給人的情緒變化。
若像安格爾這樣的人給雷諾阿的畫打分的話,他永遠也進不了大賽,永遠也獲不了獎,永遠在官方也得不到展出機會。在美國大都會美術館、法國盧浮宮美術館都能看到他的原作。光通過樹、樹影、樹葉,照到人們的臉上,呈現出被打碎了的斑駁的影子,與女人、孩童的皮膚相映襯,形成光影的效果。雷諾阿的畫非常細膩,非常微妙,可以是已經到了極少人能達到的極致。而這也是他致力于研究這件事情的回饋。
藝術的發展脈絡在不斷傳承和演變,修拉也是一位特別理性的畫家。他也擅長將一件事或一幅畫做到極致,比如《大碗島的星期天》這幅畫,猛一看全是點彩,像馬賽克一樣的筆畫,畫面無數,大小尺寸非常均勻,雷諾阿的筆觸是自由的,修拉的筆觸是自由的,感覺不像人用腦畫的,像電腦制作的。只有這樣才能成就畫里的所有必需,畫面大小和尺度,整個畫面色彩變化也非常理性。
再往后面發展到的極致是什么?就是色彩構成,包括譜色、輔助色、色階、灰度、飽和度、色相、明度,所有我們現在所學的這些全是西方人基于理想思考的研發。
所以說設計基于理性思考,才有可能總結成一個系統,并發展成一個方法論。這說明設計是綜合學科,也是社會學科,跨界是設計未來必然的方向,而跨界設計要求設計師的知識面盡可能廣。中國建筑設計市場是全球最好的建筑設計,中國的建筑設計師有得天獨厚的“近水樓臺先得月”條件。
在中國分為建筑專業、規劃專業,環境、景觀、室內設計專業。現在室內設計又分出軟裝、配飾,還有工業產品設計、平面設計,越來越細分,專業性越來越強。但歐洲不是這樣,意大利、法國等國的建筑師做建筑、平面、室內,也做產品、景觀等,他們好像是全能的。
我有一個朋友,是非常棒的意大利女設計師,承接了一個2萬平方米的酒店項目,從規劃設計到建筑設計,到景觀設計,到室內設計,再到陳設家具產品設計,導視系統,一整套設計用了2年時間。這樣的項目在中國幾乎不可想象,它需要設計具備非常完備的知識。
中國以后應該也是這樣一個趨勢,現在市場的良好態勢得益于中國的城鎮化建設。雖然現在政策收緊,但收緊的目的是讓行業更加規范,還有40%的城鎮化建設沒有完成,預計還需要十幾二十年實施。或者十幾二十年之后,我國城鎮化建設會像歐洲國家一樣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