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慘淡的建筑行業數據,作為“靈魂”的設計行業也是“霧霾茫茫”。筆者與業界許多企業交談,大家普遍承認2014年的確業務不好。但對于這個市場到底有多糟?很多人還是沒有概念。
下面我們先看一組數據,看看2014年的設計市場到底如何了?
一、2014年,中國建筑設計業務市場容量同比下降10%-30%,住宅設計業務總量下降更大
建筑設計業務與國內的房地產市場發展緊密掛鉤,幾乎呈線性關系。
2014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20649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房屋新開工面積179592萬平方米,下降10.7%。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124877萬平方米,下降14.4%。
要知道,對于前些年一直維持在雙位數增長的房地產行業而言,去年的掉頭向下,這一來一回,直接少了近20個點的市場增速。
對于建筑設計行業而言,存量銷售數據沒有意義,新開工面積和當年土地成交面積才是市場容量最主要的標志。
僅從市場供應來看,跟設計業緊密掛鉤的新開工面積減少了1成,也就是說市場總量下降了10%。如果前兩年設計市場呈現供求平衡態勢的話,那么2014年已經有至少10%的企業將出局,或者在沒有那么多企業出局的情況下,大多數企業利潤都會下降。
如若分析住宅市場,下降幅度更是達到近15%。住宅設計市場,毋庸置疑在2014年遭受了重創。
更嚴重的數據是,土地購置面積在2014年出現了急速下降。
根據騰訊財經報道的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300個城市土地成交102830萬平米,同比減少31%,相比2013年,2014年土地出讓金僅為2.3萬億,同比下降28%。
如果說土地購置面積不是與當年市場容量掛鉤最為緊密的指標,考慮到從購置到開工的遞延效應,那么這樣的購置面積的降幅還將影響2015年的市場容量。
綜合2014年的新開工面積與土地新購置面積的數據,我們推算2014年度整個建筑設計界市場容量減少10%-30%。
二、設計業務市場開始往優質設計公司聚集,擠出了同質化、低水平的設計企業
與市場容量下降相比更要命的是,市場對設計產品要求的成果質量也大幅提高。這主要是由市場集中度全部回退到一、二線城市進行防守的戰略布局有關。
2014年最大的變化就是,中國3、4線城市大量超量供給,倒逼開發商退守一、二線城市。
有經驗的業內人士都知道,給一線城市成熟開發企業和三四線城市不成熟開發企業做設計完全是兩回事。
要想在一、二線城市攻城略地的企業,則需要在產品設計創新和細節質量上有很大提高。
如果說給三、四線城市的項目做設計拼的是速度或者可復制型,那么在一、二線城市的設計拼的絕對是多專業跨界整合能力、方案創意和精細化設計能力。
這種行業總量需求的結構變化,導致前兩年一批低水平設計公司業務遭到淘汰。因此,2014年的市場業務都進一步聚集到有核心設計技術和創新能力的資深設計機構手上。這種設計市場的洗牌和市場資源的再分配,將導致一批設計公司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