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業內所料,萬科A復牌首日,天量賣單便將公司股價按在了跌停板上,全天報價21.99元/股,下跌9.99%,蒸發的市值達237億元。不過,雖然意欲出逃的資金多達百億元,但萬科A當天仍成交近億元。此前,市場預期萬科復牌至少需要補跌兩個到三個跌停。
值得注意的是,萬科最大的自然人股東劉元生也打破沉默,力挺王石為首的管理層。有消息稱,劉元生近日向監管層提出五點疑問,舉報華潤和寶能違法違規。但華潤方面表示,劉元生的舉報,已構成對公司聲譽的負面影響,將采取法律行動。
此外,華潤方面在萬科A復牌當天還再度向公司管理層發難。其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表示,“獨立董事張利平提出回避表決的理由不符合法律及《萬科公司章程》的相關規定,6月17日董事會決議實際上并未有效形成,按照現行法的規定股東可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決議”。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看幾方的核心矛盾仍未解決,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博弈還將繼續”。
AH股表現大相徑庭
萬科A復牌大跌的同時,萬科H股卻大漲6.71%,盤中最多上漲9.47%。
此前有分析人士稱,萬科A停牌的6個半月,萬科H股股價從22.9港元下跌至15.2港元,期間累計跌幅達到33.62%。若按此比例計算,萬科A復牌后,股價或將跌至16.22元。不過,隨著萬科H股的大漲,萬科A股的價格勢必將得到支撐。
同時,按照此前萬科披露的數據,寶能的持倉成本應該在15.3元—15.5元左右,而據萬科相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算上寶能的融資成本等因素,其持股成本應該在17元左右”。
這意味著即便萬科出現連續3個跌停(3個跌停后萬科A股價為17.8元/股),寶能方面也不會面臨資金上的壓力。此外,根據寶能方面提供的數據,作為其核心資本運作平臺的鉅盛華,截至2015年底,公司賬面貨幣資金為267.83億元,2015年實現凈利潤201.7億元。
不過,鉅盛華之所以能在一年內實現凈利潤76倍的增長(2014年鉅盛華凈利潤僅2.6億元),主要是得益于在2015年受讓前海人壽31%的股權。這使得鉅盛華持有對前海人壽持股比例增至51%,從而實現了合并報表。
此前,有業內人士也指出,寶能在萬科停牌的幾個月時間里,應該是準備充足的資金。甚至有消息稱,不排除在連續幾個跌停后,寶能繼續低位增持萬科A的可能。
但根據寶能持股萬科的另一平臺——前海人壽披露的數據顯示,其權益投資金額可能已經逼近監管層規定的上限,繼續增持萬科的幾率不大。
此外,雖然寶能方面稱,鉅盛華手中的現金多達300億元。但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除了11.16億元的短期借款,鉅盛華還有高達657億元的其他流動負債,金額已經逼近其同期凈資產。
同時,根據公開資料,寶能系頻繁質押鉅盛華和前海人壽股權,以籌集資金。有消息也稱,鉅盛華正計劃在深交所發行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150億元,首期發行規模50億元,而寶能地產也計劃在深交所發債30億元;寶能系旗下的深業物流,則計劃發債50億元。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上述3筆發債計劃進行的都不太順利。
“從目前的情況看,寶能確實準備了不少資金,而且萬科的股價應該也不至于出現4個跌停的情況,H股的大漲其實已經給出了不少信號,其爆倉的可能性不大。但寶能的錢大多還是借來的,實際上并不寬裕,繼續增持也要考慮多方面因素。”有行業分析師表示。
劉元生實名舉報
近段時間以來,包括官員、企業家、經濟學家等不少社會知名人士紛紛發表了對萬科事件的看法,而作為萬科最大的自然人股東,持有萬科股份超過1%的劉元生卻一直選擇了沉默。
不過,就在7月4日,劉元生以向中國證監會、國務院國資委等7個部門實名舉報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