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業持續低迷主動收縮相關業務
根據海通證券報告書內容,2015年綠地控股房地產及相關產業實現營業收入995.77億元,同比減少11.23%,主要是由于結轉面積同比減少所致。建筑及相關產業實現營業收入426.63億元,同比增長70.52%,主要是2015年上市公司收購了貴州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汽車及相關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27.78億元,同比增長80.92%,主要是報告期收購了中國綠地潤東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金融及相關產業實現營業收入4.57億元,同比增長119.30%,主要是本期的顧問費收入大幅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綠地控股的能源及相關產業實現營業收入336.50億元,同比大幅減少67.08%。公司方面稱,主要是由于能源行業持續低迷,同時表示將主動收縮能源相關業務。
海通證券的報告書還特別提出,由于能源產業已經不再是上市公司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經綠地控股董事會審議通過,綠地集團與上海綠地資產控股有限公司解除了對以能源產業為主業的上海云峰(集團)有限公司34%股權的委托管理協議,上海云峰(集團)有限公司不再納入上市公司合并財務報表范圍。
今年3月,有消息指出,云峰集團未兌付的債券余額高達66億元,構成截至當時國內存續規模最大的一宗債券違約案例。對此,綠地方面發布聲明,已經解除對云峰集團的股權托管協議,未對云峰集團所發債券提供擔保,因此也不對債券償付承擔責任。
記者注意到,綠地控股在2015年年度報告中表示,公司能源板塊主要從事煤炭、油化工產品的貿易業務,經營模式主要以批發及訂單制的銷售為主,通過采購與銷售價差獲取利潤。由于市場惡化、商品價格走低,公司能源板塊主動調整業務模式,收縮高風險業務規模,基本停止了化工品貿易,保留了部分穩定和低風險的煤炭貿易,油品業務轉向發展零售業務和加油站開發為主。
綠地控股表示,預計能源板塊未來在公司主營業務中所占的比重將逐步縮小,在公司發展規劃中的重要性也將逐步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大宗商品市場進入了近十幾年來的寒冬,煤炭、石油、化工品等價格出現斷崖式下跌,整個行業已經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面臨著全行業虧損的局面。
轉型多元化產業格局
今年4月25日,綠地控股(600606.SH)發布2015年度業績及2016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2015年綠地上市后,在大幅收縮能源產業規模后,公司全年實現經營收入2073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9億元,同比增長24%。其中,房地產主業連續兩年突破2300億元,實現合同銷售金額2301億元,合同銷售面積2176萬平方米,與上年度基本持平。
財報顯示,除了房地產主業以外,2015年綠地在金融、基建、消費等領域均有明顯增長。
2015年以來綠地控股立足“新常態”及“新形勢”,確立了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等多元產業并舉發展的企業格局。
其中,“大基建”相關產業主要以房屋建設為主,涵蓋專業工程、建筑材料貿易、園林綠化等在內的產業集群;“大金融”是綠地控股近年來重點發展的產業板塊之一,公司試圖打造“投資+投行”的全產業鏈資管平臺,推動債權投資、股權投資、資產管理和資本運作四大業務;“大消費”戰略,則是重點發展中高端消費業態,包括進口商品直銷、汽車服務、酒店旅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