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再次感謝宋會長。
剛才介紹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通用航空產業,從概念上,從發展的趨勢上,讓我們有了全面的認識。
接下來要介紹的對于建筑裝飾的企業家而言,也算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那就是居家養老方面。
近些年,我國老齡化日益嚴重。據統計,截至到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了2.22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6.1%。規模龐大且快速增長的老年人口,以及缺口巨大的養老服務需求,都預示著養老產業進入了重要發展時期。那么,我們裝飾行業能夠從中做些什么,為人們養老提供哪些服務呢?接下來就有請國內知名城市及產業規劃專家、清華房地產協會歷史及策劃專委會副主任李文捷為我們進行演講,他的題目是《居家養老從適老化改造開始》。有請。
李文捷:居家養老從適老化改造開始
李文捷:
各位來賓大家好,非常高興和各位交流一下過去這幾年在居家適老化方面做的探索,談不上頂級的專家,有很多經驗、體會,甚至是教訓。剛才聽了福田的領導在介紹對于設計行業的扶持的時候,我是很感動的。因為我做了20多年的規劃設計,也曾經在全球頂級的設計公司做了十幾年,我們在深圳的辦公室就在地王上。也非常知道設計這個行業以及裝飾工程行業是多么的不容易,在過去幾十年內為中國的快速城市化做了非常多的貢獻,但是在這個大的宏觀經濟低迷的背景下,還能夠提出來--助推設計落地,幫助企業轉型升級,是這個行業的一股清流,非常值的高興。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題目是“居家養老從適老化改造開始”。
先看一些例子。
李文捷:
各位來賓大家好,非常高興和各位交流一下過去這幾年在居家適老化方面做的探索,談不上頂級的專家,有很多經驗、體會,甚至是教訓。剛才聽了福田的領導在介紹對于設計行業的扶持的時候,我是很感動的。因為我做了20多年的規劃設計,也曾經在全球頂級的設計公司做了十幾年,我們在深圳的辦公室就在地王上。也非常知道設計這個行業以及裝飾工程行業是多么的不容易,在過去幾十年內為中國的快速城市化做了非常多的貢獻,但是在這個大的宏觀經濟低迷的背景下,還能夠提出來--助推設計落地,幫助企業轉型升級,是這個行業的一股清流,非常值的高興。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題目是“居家養老從適老化改造開始”。
先看一些例子。
這是一個70歲高位截癱、失能的老人,他有30年都坐在輪椅上,因為之前的一個交通意外。他跟照護者一同居住了十年,不幸的是他家里的愛人也患了癌癥,他的孩子獨生女要去照顧媽媽。我們去他家看的時候,有非常多的安全問題,輪椅在他的家里幾乎沒有辦法回轉,所有的護理空間也非常的不合適,包括家具的擺放,甚至他從來沒有進過他們家的廚房,因為他們家廚房的門口有一個兩三公分的過門石,而且寬度也不夠。衛生間里洗澡、排泄對這種高位截癱的老人來說是非常難的事情,每6天才做一次,沒有合適他的輔具,就讓護工找人給他焊了一個非常冰冷的架子。他的女兒是一個很成功的年輕人,但是不知道怎么照顧自己的父親,還缺少一些對基本的適老和居家照護的認識。
第二個案例,這是一個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患者,她獨居,兩個兒子周末來看他。這個老人自己也知道,她的走路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她也已經有老梗的初步癥狀,比如說頭暈,特別嚴重的失眠,也開始忘事兒,煤氣沒關就出門了,鍋也煮干了。她在她們家里和社區里面已經摔倒過不止一次了,在我們看來這也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狀況。
第三個案例,這個老人已經去世了,他住在一個很豪華的精裝修的房子里。他的夫人一年多前去世了,對他造成比較大的打擊,而且他自己也有一些疾病,心理和身體上的雙重打擊,他就起不來了,也不說話,天天就躺在那兒。盡管是非常精裝修的家,但是床的安放的位置是非常不合適的,包括床具本身也是沒辦法給老人護理的。
從他的房間門到衛生間大概有三四米,看似對普通人一個簡單的走廊,對老人來說就是一個沒辦法完成的距離,而且這么長的走廊也沒有扶手,也有過門石。
這種案例都是我們普遍接觸的,在過去兩年大概接觸了幾千個這樣的案例。有老人找到我們,這些老人通常是在65歲高齡甚至到95歲,有30年跨度的年齡段。年輕的子女就更多了,包括孫子輩的找到我們,我們同時在社區和線上來做居家安全的知識推廣。除了剛才我們說的接觸調研和科普教育(有超過3000戶的老人和子女),現在累計對150家以上的老人和養老機構提供了適老化改造的服務,也跟多家的設計裝修養老服務單位,以及品牌的供應商都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合作關系。
這是在中關村科學院黃莊小區,這里住的幾乎都是院士,最少的都是科學家,挨家挨戶的去老人家里看情況,這是一個95歲的老院士,了解了非常多寶貴的一手信息,包括這個是為我們自己的家園,以及身邊的朋友做一些探索,做居家適老化的改造。
這是在北京的延靜里,這個小區以及周邊的七八個小區都是比較典型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興建的住宅,后面會講到中國老舊住宅的情況,我們為幾十戶的老人做評估,找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并且實施一些改造,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很多寶貴的一手資料。
榮幸的是今年年初,我跟合作伙伴做了一個比較年輕的公司,這個公司被北京市指定為適老改造的服務商,也是北京市養老助殘卡的指定商戶。根據北京市的要求,主要是在做四個方面的適老改造:建筑的硬件改造,家具家裝的改造,康復輔具養老產品的適配,以及一些智能設施設備產品。
今天分享的內容有六個方面:一是老齡化帶來的社會性養老難題。如何搭建一個居家適老化的知識體系,為什么要搭建?是什么樣的知識體系?以及提供什么樣的整體解決方案?為了完成,需要整合整個的產業鏈,以及建立一個全流程的標準化的體系。最后和各位朋友一起展望一下適老化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主要國家人口老齡化演變的趨勢:
法國從7%到14%的過程經歷了一百多年,所以它的前期,包括再往前是一個很緩慢的過程。但是可以看到這個曲線,一直在上揚,也就是說老齡化一直在加速。到了1990年代末的時候,西歐的老齡化就非常突出了。最嚴重的應該是瑞典老齡化率最高。到了第二個專業線的時候是日本,日本到2000年之后老齡化大幅度上揚,突然提高了,所以他一直保持著非常高的老齡化趨勢,先應該是超過了四分之一。
中國是在2001年超過了7%,預計會用24、25年的時間達到14%,這個時間段跟日本達到相應的老齡化率的時間段是一樣的。
但是我們的人口基數是怎樣的?總的老齡人口數是非常非常驚人的,所以有一個斷言:世界將會出現老齡人口四分之一在中國的局面。
2015年已經達到了2.2億的60歲以上的人口,而且全國每年新增1千萬的老齡人口,到2025年會超過3億,老齡化確實是帶來了非常嚴重的社會性的養老問題。所以從我個人的角度,因為我原來是做城市化研究的,包括一些產業經濟的發展規律性,所以我特別關注社會、健康、養老的行業需求和變化趨勢。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們這些中年人也已經正在面臨著、應對著長輩怎么養老的問題,同時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我們自己的未來和這個國家的未來。
人口結構性的倒掛是越來越嚴重了,勞動力的比例嚴重下降,而且機構肯定是解決不了大眾養老的問題的。他是一個兩極分化的狀態,而且有很高的空置率。對于子女和家庭成員來說,因為他要兼顧工作和孩子,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因為中國傳統更多的是關注孩子們的教育,對老人的關注是嚴重不足的。而且先是沒有專業的應對,就已經老齡化了。這個國家也缺乏信任和保險的機制,所以導致了過去做養老的機構普遍都沒辦法盈利。
讓我們看看北京的情況:到2020年,也就是三四年之后,每4個人里面就有1個老人。現在是350萬,2020年是400萬人。每天新增500個老人,因此基數非常大,而且增長非常快。北京市是有講90/6/4的養老模式,在外地更多的講90/7/3。所謂的90,就是在家里住著,有一些社會化的上門服務,家庭的照顧。所謂的6%,就是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4%,是入住養老公寓,因為北京的比例稍微高一些,外地可能只是3%。
但是近年來的提法又更多的講98/0/2,在社區也好,老人依然是住在家里,只是享受一些社區的養老服務,并不是搬到社區的某一個地方去了,那種是占了非常小的比例。所以98/0/2就意味著98%的老人是住在家里的,我想至少是超過90%的人是需要居家養老的,這樣的話居家健康安全環境的營造就成為了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過去大面積的做了很多調研,發現在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整體服務機構中,大部分都仍然是處于起步和探索的階段,沒有真正形成比較成熟的、龍頭的、規模化的企業。
居家環境不適老的四個層次的問題:
第一個是安全性的問題,不要摔跤,不要讓老人在家里造成傷害,比如說洗澡,比如說地過滑,比如說高差,比如說材料不環保導致的污染,比如說建筑已經非常老舊了,很臟,有很多衛生死角等等,都是非常大的不安全的隱患。
第二個是居家環境不適老的問題是功能性的問題。雖然我在規劃設計行業從業了這么多年,但是我一直批判那種只盲目講究形勢或者是追求藝術感的設計追求,這是不對的。尤其是看看老人的現實情況就會發現,我們的設計、施工、社會服務對于功能性的關注太少太少,包括家具、用品、櫥柜、衛浴、都缺乏對功能性的精細化的真正關照,缺少人性的關照,空間中有很多障礙,所以通過性不好,人就很難幫助老人,他自己的助行器也過不去,所以他就放棄了進入廚房,本來他自己可以倒杯水,這樣就有一定的自理能力,現在他就放棄了那件事兒,實際上他是在每時每刻受著心理的折磨。他的心情是絕望的。
還有空間的使用不當,空間的動線不當,收納也紊亂。
第三個層次的問題是舒適度的問題。比如說家具不合適。我過去一直想給我媽找一把舒服的椅子,去了很多家具廠,包括很多賣場的生產廠家,真正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能夠很好的照顧到她的腰、背、頸,讓她起坐都可以助力,給予安全的保護的椅子真的很少,而且在尺寸上也符合老人的要求。
舉個例子,溫度的不適當,照明的不適當,噪音的不適當,這些都導致了舒適度在降低。
第四個層次是缺乏人文關懷。老人也有隱私,不要傷害他的隱私,老人也要交流,怎么樣的空間環境更適合他的交流,老人跟子女甚至是孫子輩住在一起的時候,形成的代繼的矛盾怎么協調?如何更多的規劃設計,另外是品位低俗,沒有美感,這也是一個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
老舊住宅中社區中的老人居住狀況。
2010年的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的分析數據顯示,中國有84%的老人居住在2000年以前建造的住宅中。這個圖是北京市的老舊小區的分布以及老年人的分布,右邊是疊加。你會發現是正向的疊加,絕大部分的老舊小區里面住著更多的老年人,每平方公里超過1500人。有更多的問題,首先是沒有電梯,老人一但不出門了,不上下樓了,他衰老就非常的快,也不跟社會接觸了,他的整個心理的狀況就很差。
還有老舊小區普遍缺少最基本的安全知識和保護的措施,大部分的老舊小區都是磚混的結構,房間狹小,通道不夠,寬度不夠,尤其是衛生間存在著高差。有一類衛生間是比室內地面高,高15到25公分,25公分作為一級臺階來講就太高了,老人一腳就邁下去,所以很多老人在這里摔跤。也存在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衛生間比室內低3到5公分,這可能是現行的住宅規范導致的,這些都是不適老,而且都是不允許的。我們也很難做二次的更改,我們見到很多老人二三十年甚至是更長時間住在家里的時候,實際上隨著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時間,他對居住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可是住宅沒辦法適應,改不了。
還有水電線路老化的安全隱患,年頭太強,破舊不堪,住宅的維保是比較差的,還有是缺少一些公共服務的設施。
通過我們去研究、看、調研,發現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就是發現老人非常容易摔跤。
這幾年我詳細進入這個行業研究,很大程度是因為我媽媽在2014年年底她也摔跤了,而且她摔了不止一次,在房間里,過道里,樓梯上,以及院子里,小區里連續摔了三跤。她去檢查可能沒有病,但是就是起不來了,就不敢走路了,之后導致了一系列的對于她個人的生活的困擾,她的精神狀態的影響,也包括對整個家人的生活的影響。因此讓我高度的重視老人摔跤真的是一個大的議題。
統計數據告訴我們,摔倒是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傷害死亡的首要原因。
老人已經老了,所以容易摔倒,而我們的環境、保護措施不到位的時候,就進一步的讓他更容易摔跤了。
老人在家里摔了,能不能盡快的報警?也沒有相應的報警措施。看到很多的新聞媒體報道老人在家里遇到各種意外,沒有辦法救治,根本沒有人知道。而且中國現在獨居、空巢,老人跟子女分開居住的情況越來越多了,占到一半甚至是6成,這個時候再來看一看,到底摔倒是什么情況?
這邊也有一些數據給大家,我國每年有2500萬人次的老年人摔倒,這一跤摔下去,醫療費高達50億。而社會相關的損失,再乘3到4倍。
我們進一步研究,有哪些是導致了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從設計、裝飾、建筑、環境改造的角度能不能幫老人做一些事情?
經過總結分析提煉,我覺得主要有以下12個方面的原因:
高差、空間通過性障礙;地面材料太滑;沒有基本的安全防護措施;在家遇險無法報警;上廁所、洗澡也是老人最容易摔倒的空間,非常危險;照明不佳;電線的老話;材料的環保型;衛生死角;家里的物品太多;還有是被污染的空氣和飲水,也是健康殺手;家具不適合老人。
在國家的標準方面是什么情況?
2012年的時候,國家修訂了過去兩個跟老年、跟住宅相關的標準,整合成一個新的國家標準叫《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規范》,這也是一個進步,但是它還遠遠不夠。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它只針對于新建的社區、小區住宅,這里面說“老舊小區改造要參照執行”,實際上沒辦法參照執行的,很多方面不符合現狀,所以就導致了老舊的建筑,老人居住的標準規范上基本上是缺失的。
2016年10月25個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這個是現在最新的國家在老年宜居環境方面的綱領性的文件,還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他更多的是一個指導性的綱領,還缺少很多的細則。
因此我們這兩年通過實踐,覺得一定要搭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才能很好的解決適老改造這件事情。
而且一定是一個整體的解決方案,是一個為老服務解決問題的思路。因此給大家介紹一下整個搭建的知識體系。
很多人交流起來多覺得居家適老改造很難,面臨很多困難,我也承認,一方面是頭緒很多,你要給老人改一個家庭,老人自己要發表他的想法,老人的子女、家屬也會影響。設計師有設計師的想法,項目經理有項目經理的想法,施工隊伍真正操作的時候又有他的傳統的做法,供應商提供的材料、產品等等一系列的東西,是不是合適,這個客戶經理跟那么多人去溝通,他會不會溝通?他的著眼點,他是不是傳遞了正確了信息。
我們來分析到底這個問題應該是可以分成兩大類的:
一類是老人的需求是多樣化的,每家每戶的問題不同。首先要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個性、生活習慣、支付能力、子女意愿。以及這個房屋本身的基本狀況,是什么結構的,里面隱蔽的工程是什么情況等等。
另一方面,以前委托外部的設計師,委托外部的施工單位去給我們完成適老化的改造,發現整個團隊,或者是整個行業不懂適老化,不了解老人的特點,不知道怎么跟老人溝通,不會做適老設計,也不會精細化的施工,不了解老人用的這些用品,這些輔具是要怎么跟他相匹配,合格的工人,包括按一個扶手,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哪怕是按一個扶手這件事兒,可能很多工人都不合格。因為他沒有安全意識,還有其他的。
了解老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通過這個研究,我進一步重新的認識了我的父母,以前覺得他就在你的身邊,他只不過年紀大一點,實際上不是的,他在悄悄的變老,這個變老的過程中,其實他是有許多特征,有一些規律性的。我們想要進入適老行業,一定要去研究老人,要明白老人的身體機能的特點。
我總是在展示這一頁PPT,因為這里面總結的都是我父親幫我起草的,包括行動不便,怕孤獨,閑著難受,各種病痛的困擾,所以追求養生保健等等,有錢嗎?有些有錢,有些沒錢,但是都不愛花錢,喜歡免費的服務,而且用手機、用高科技的產品不適宜。
這是我們構建的居家適老化的改造體系,就是想在了解老人,在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的原則思路下去搭建的知識體系。包括五大部分:綜合的評估,適老的設計,改造實施,產品適配,持續服務。
由于時間關系我就不一個個念了。這五個環節是環環相扣的,只有把這五個環節做好了才能真正為老人消除居家安全的隱患。
這是我們總結的一整套評估的量表,先要把問題搞清楚,環境的評估,還有身體條件各方面的其他評估,這里主要是羅列了對于環境評估的要點。有通用的要點,也有針對不同空間的。
設計原則就是一定要適合老年人,他的身體機能,行動特點,生活習慣。這里面有幾個關健詞,安全是第一位的,健康,易用,也就是方便容易使用,舒適,美觀,品位。老年人也是要有很多品位的。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提出了八大措施為老年人消除他的居家安全的隱患,預防他的意外跌倒,建立家庭報警的網絡,提升入廁、入浴的安全和舒適度,改善照明和建筑物里面的環境,為家庭設計收納空間,提供舒適的適老化的家具,打造家庭空氣和凈水系統,以及設計家庭園藝空間。
時間有限,我就不一一給大家詳說。舉了幾個例子,怎么防跌,防撞,怎么報警,給家里,給子女,給社區如何報警。采光照明的控制,適老家具的選擇,衛浴的打造。不要看一個小小的衛生間,也許總是會出錯的。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提出了三個層次的,或者是三類的解決方案:全屋適老化的精裝改造,這是有條件的。
如果條件不具備,至少要改一下最危險的衛生間,也就衛生間的適老化改造。
第三類是防跌倒的套餐。
當老人的年紀已經很大了,連最起碼的坐馬桶,起來的動作都困難的時候,一定要給他一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不動裝修的,用產品,用設備的方法來解決。
全屋的適老化改造一定不要超過75歲,超過75歲我們就不建議來動裝修了。這是整體的解決方案,你會發現在這里,在座的各位都是裝飾裝修設計領域的資深的從業人員,甚至都可以說是我的老師。所以我在這邊不會班門弄斧跟你講什么樣的裝修、什么樣的材料等等。但是我更多的會給大家介紹著眼于適老的要點,我們怎么增加改善照明,衛生間的兩燈原則是什么?在一個燈或者是出現意外故障的時候,另外一個燈還可以提供照明,這個對老人來說多么的重要。扶手按在什么地方。
這是臥室,一定要改造雙簾雙控開關,但是不動裝修的時候,怎么能夠把原來沒有的改成雙簾雙控開關,這可能就是歸在座的各位的一個問題。比如說夜晚的感應,起居室比較舒適的沙發。我曾經去一個北大的阿姨家里,已經是很高級別的教授了,她家的沙發全墊著硬紙板,因為沙發太軟了。包括入口一個小小的玄關,包括鞋柜都有很多細節。包括扶手,真的都是可以救命的,所以安裝的時候如何保證安裝得對,安裝得正好是順手的、合適的,在他即將摔倒的那一下給他一個保障。
環保材料,在座的各位比我更專業,我就不羅嗦了。
福祉產品,當不能動裝修的時候,還有很多的產品可以解決老人的功能性的問題,比如說床邊的便椅,坐下來洗澡的椅子,出門的手推車等等。如果是全屋的改造不現實 ,衛生間可不可以?我跟很多裝修公司談了,告訴我只能兩個星期,那么一個星期可不可以?能不能做一體化的?這里需要全行業的研發、生產、制造,包括施工安裝都要跟得上。老舊衛生間有非常多的問題,我們有一系列的改造要點。
以及標準衛生間到底要怎么做。今天這些細節就不交流了。
全屋的防跌倒,我們分成三類,一類是有活力的老人,他主要是以預防為主,高齡的老人要給他安全的助力,讓他一定程度的能夠自理,恢復他的尊嚴。介護的老人要幫助他更好的實現介護的動作,讓他生活得稍微舒服一些。
這個是羅列了高齡老人防跌倒的做法,也是八個方面的措施,但是針對不同的老人,這個措施是有變化的。
最后我們是服務型的工作,不像傳統的裝修做完了就完了,我們是典型的2C的工作,對的是一個個的家庭,一個個的個人,所以要服務到位,這是我們一站無憂的八個環節。首先你要克服,因為很多人不了解。第二要評估,要設計,要精細的施工,挑選合適的產品。過程中還要跟他互動,讓他對你一直保持持續的信任,售后還有維修,質保,以及持續的健康管家。
很多的從業人員不會跟老人溝通,適老化改造一定是跟老人共同完成的過程,一定要充分的聽取他的意見,所以我把這個溝通分成了三個層面,在技術層面,你提供的是一個解決方案,一定要跟他很好的交流,有快速的傳遞。但是在學術的層面也給在座的行業資深人士提出一個問題,那么多的多樣性,我們怎么應對?現在的思路是要建立一個標準化體系來應對多樣性。最后是價值觀的層面,雖然我們都是做企業的,我們也追求利潤,但是做適老化這件事情,他的初心一定是為老人好,為老人服務,否則就不要進入這個行業。一切都要站在老人的立場來考慮。
最后講一下市場,產業鏈和全流程標準化,不多說了,因為我占用的時間比較多。我們現在有400億平米的舊建筑,改造市場規模高達15萬億,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據住建部的指標,直接市場份額是3萬億。也對適老化的情況,市場競合做了一個分析,在這里面開發商、設計院、建材產品平臺商、老年產品的供應商、裝修公司,以及社區養老服務商都有在這個適老行業中進入的想法,也有人已經在做了。在這八個能力的打分中,家裝公司微弱優勢排第一,但是不明顯,而且我覺得普遍來講,能力還是不足的,所以我提出來居家適老化改造必須整合產業鏈。我們也歡迎這個行業更多的人跟我們一起來打造一個共享的產業鏈。
這是理想生活的核心體系,我們主要做的是客戶服務,運營管理,人才培養和標準認證。所以我們在內容方面也尋求行業的合作,在社會支持體系也尋求社會各方的合作,這絕不是一個企業,甚至也不是一個行業,而是一個跨行業、全社會整合的過程,才能為老人服好務,才能為我們的父母盡一些孝心。
因此我們提出全流程標準化,主要的核心是包括客戶管理,項目管理和供應鏈管理。
最后展望未來適老化行業未來的方向,社會需要精細化的適老化環境,在家里,未來全社會的公共空間全部都應該是適老化的,因為每3到4個中就有一個老人,我們也會成為老人,終將有這么一天,每個人都會走向人生的盡頭。所以相關的行業,老年福祉用品的行業也是非常巨大的,以及居家的多維度的整合服務。
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內容,在這里真的是呼吁在咱們的行業、領域,更多的高水平的設計師和高水平的裝飾裝修的企業,能夠跟我們一起共同打造一個行業的鏈條,為老人服務,為自己服務,為社會服務。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