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關鍵詞:生存
央企實力不斷提升 民企生存空間待拓展
背景:2015年,全國新增特級資質企業35家,全國特級資質企業總數達到333家,特級資質項總數為368個。2015年,大量**企業在原有特級資質項基礎上進行增項申請,全國新增了16家雙特級企業。這些增項多為央企申請并獲批,大量央企在原有特級資質項基礎上進行增項申請的現象出現井噴。
分析:對建筑企業而言,獲得特級資質,意味著企業核心競爭力本質上的增強、經營范圍數量級的提升、生存空間膨脹式擴大;對建筑行業而言,資質等級分布的變化趨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行業的發展趨勢。
從2015年新增特級資質企業來看,除11家新申請的特級資質外,央企中還有16家已經擁有了特級資質企業進行了其他特級資質類別的增項,新增資質項總數27項,占比超50%。這一方面說明央企的實力仍領跑民企,另一方面也說明央企在新常態下,也在不斷開拓新的專業領域、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在建筑市場總量不變的情況下,民營建筑企業若想取得更好的成長,必須在差異化發展道路上尋求更多的突破。
5 關鍵詞:改革轉型
全行業櫛風沐雨 砥礪轉型
背景:在展望2015年時,用了兩個詞:“關鍵之年”與“開局之年”。“關鍵之年”是指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是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建筑業而言,2015年,無疑是深入貫徹《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的全面深化改革之年。這一年行業的改革舉措、企業的轉型行動,為未來建筑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分析:回顧2015年建筑業的發展,我們不妨用第十三屆中國建筑企業高峰論壇成果來總結。
一是行業逐步下行趨勢明顯。十二屆全國委員、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在第十三屆中國建筑企業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現在正處于“三期疊加”的漩渦,經濟增長呈“L”型,在底部徘徊。這一點,也反映在建筑工程量上。2015年,建筑工程量的萎縮是較明顯的。
二是行業轉型的方向是明確的。中國經濟社會和建筑業自身發展階段,要求行業必須走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道路,建筑產業化、綠色建筑、EPC等是行業轉型的方向。在第十三屆中國建筑企業高峰論壇上,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司司長吳慧娟也明確了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市場機制等方面的改革舉措。
三是行業的發展前景是廣闊的。2015年,住房城鄉建設部下大力氣整飭行業發展秩序,統一、開放的建筑市場環境逐步形成。2015年,國家“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地下管廊建設等重要戰略逐步細化,為建筑業開辟了新的市場。
四是企業能力建設的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常態下,建筑業粗放型發展模式式微,企業在人才、管理、資金和品牌等方面的實力成為競爭獲勝的關鍵。
6 關鍵詞:質量
“兩年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
背景:2015年11月25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全面深入推進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電視電話會議,總結“兩年行動”開展情況,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易軍副部長指出,“兩年行動”開展一年多來,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社會反響良好。
分析:2015年12月20日~21日舉行的**城市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提高建筑標準和工程質量”,“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住安全關、質量關,并把安全工作落實到城市工作和城市發展各個環節各個領域”,將工程質量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是住房城鄉建設部落實黨、國務院領導抓好工程質量工作重要批示、花大力出重拳整頓建筑市場秩序、全面推動建筑業深化改革、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對于建筑工程質量的全面提升具有深遠的意義,對于建筑行業不規范行為起到了敲山震虎的重要作用,建筑業良性發展的秩序正慢慢形成、“工匠精神”正逐步回歸。
7 關鍵詞:地下管廊
綜合實力強的企業直接受益
背景:2015年2月4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正式印發;8月10日,《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正式印發,為建筑業發展打開了新的突破口。
分析:黨**和國務院高度重視地下管廊的建設,****和**總理曾多次提出要加快地下管網的建設。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是創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舉措。
地下管廊分為廊體和管線兩部分,據測算,每公里廊體投資大約8000萬元,管線大約4000萬元,總造價每公里1.2億元。按目前城鎮化發展速度,未來預計每年可產生超萬億元的投資。這對于目前業務量不斷萎縮的建筑業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機遇。
與此相對應的是,在機遇面前,企業必須提高自身實力。地下綜合管廊具有建設難度大、投資體量大等特點,需要具備較強技術實力和投融資能力的企業參與建設,綜合能力強的建筑企業將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