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大型強勢企業還是中小型弱勢企業,在分化的2017年,注定不會輕松。優勢企業需要應對迅速變化的環境和全新的商業模式,需要在快速前進的道路上控制風險;在如火如荼的PPP窗口期,他們正在以押寶的方式把身家性命賭上去,在機遇與風險并存的江湖中會不會出現黑天鵝?風險的天平總是那么晃晃悠悠、無法預計,狗熊和英雄、先烈和先驅往往是瞬間的角色轉換。而中小型弱勢企業會更加艱難,陽光很難照到他們,雨露不會滋潤他們,但即使命如草芥,只要在春天得到一點雨露和陽光,就會展示出頑強的生命力,或許他們中的一批,會在10年后成為建筑業絢麗的風景。滄海橫流,2017年建筑業加速“分化”;除了拼,似乎沒有別的選擇。(來源:58建筑)
建筑業分化盡管成定局,但作為一名建筑人,2017建筑業這10大風向標不可不知
1 關鍵詞:“營改增”
試點延遲利好建筑業
背景:按國家規定,建筑業“營改增”將隨著2015年的結束順利實施。實際上,在財政部有關領導講話中可以看到,建筑業“營改增”推進的措詞從“完成”到“力爭完成”再到“適時納入”,最后是“抓緊推進”。2015年12月28日,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在京召開,財政部部長**提出2016年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
分析:毫無疑問,“營改增”在建筑業內的探討已持續很長時間。根據各大協會、企業及相關組織測算,建筑業“營改增”采用11%的稅率后,稅負將**增加,可能會導致整個行業的“破產”。建筑業“營改增”涉及建筑企業經營模式、組織架構、投標、采購、合同管理、財務管理等各個方面,考慮到建筑行業發展現狀,理論測算與實際偏差過大,達不到“營改增”為企業減負的目的。
“營改增”試點延后,未來政策可能會向建筑業傾斜,對建筑業長遠發展有利,也為行業規范管理、與試點更好對接爭取了有利的時間。
2 關鍵詞:秩序
統一開放的建筑市場有望建立
背景:2015年9月18日,**總理主持召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座談會,在聽取某央企談到為了在各地區投標而注冊了200多個“空殼”子公司后,對有關部門負責人說:“建筑市場應該是統一的市場,不能搞地方分割!”9月2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了《關于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的若干規定》的通知,明確要求地方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在建筑企業跨省承攬業務監督管理工作中,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直接或變相實行地方保護。
分析:地方保護相關政策實質是在變相鼓勵建筑市場的不正當競爭。地方保護使本地企業占據一定的優勢,真正有實力的建筑企業卻被淘汰,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這對整個建筑市場的良性發展形成了致命的打擊。地方保護不僅使工程質量得不到應有的保障,而且使本土企業失去了充分競爭的機會,成長空間縮小。同時,地方保護必然導致腐敗的滋生,“工程建起來,干部倒下去”的事件已屢見不鮮。
《關于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的若干規定》2016年1月1日正式施行后,將對建筑市場良好秩序的營造產生重要的影響,也將為行業持續、快速發展掃清障礙。
3 關鍵詞:監管
“四庫一平臺”打造可視化監管
背景:根據2014年《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庫數據標準(試行)》和《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系統基礎數據庫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在2015年年底前,要完成各省市**的工程建設企業、注冊人員、工程項目、誠信信息等基礎數據庫建設,建立建筑市場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一體化工作平臺(簡稱“四庫一平臺”),動態記錄工程項目各方主體市場和現場行為,有效實現建筑市場和施工現場監管的聯動,全面實現全國建筑市場“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的信息化監管目標。
分析:“四庫一平臺”是住房城鄉建設部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發布平臺,作用是解決數據多頭采集、重復錄入、真實性核實、項目數據缺失、誠信信息難以采集、市場監管與行政審批脫離和“市場與現場”兩場無法聯動等問題,保證數據的全面性、真實性、關聯性和動態性,全面實現全國建筑市場“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的信息化監管目標。
住房城鄉建設部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7月,全國共有18個省、**、直轄市實現了與住房城鄉建設部“四庫一平臺”的實時聯通。該服務平臺全國聯通后,將實現“橫向聯通”和“縱向貫通”,有效降低企業管理和主管部門監管成本,有效防范和減少建筑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為安全生產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