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板、樓梯、陽臺、窗戶等在生產流水線上做好,再運到建筑工地像拼積木似的一“拼”,最快4天就能“拼”出一層樓。7月29日,記者在美好置業集團武漢名流世家項目工地看到:樓梯堆放區、疊合板堆放區、陽臺及飄窗堆放區。各類PC構件有序堆放,吊塔像“搭積木一樣”將一塊塊PC構件運送至相應區域,該樓盤通過工廠化、集成化生產,像搭積木一樣建房子,降低資源、能源消耗。
中央今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建筑業是湖北的傳統產業和支柱產業之一,2015年產值突破1.1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三,中部第一。今年2月,湖北出臺《關于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意見》,在武漢、襄陽、宜昌先行先試,計劃到2025年全省混凝土結構建筑項目預制率達到40%以上,鋼結構、木結構建筑主體結構裝配率達到80%以上。
通過政策引導和企業自主創新,湖北正積極搶占裝配式建筑千億元市場“制高點”,形成發展新動能。截至6月份,全省已建成投產的裝配式建筑基地15個,采用工廠化生產、裝配式施工的在建工程建筑面積190多萬平方米,其中鋼結構工程面積167萬平方米,PC結構工程面積24.7萬平方米,輕鋼結構1萬平方米。
湖北省工程建筑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彭少民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相比傳統施工,使用構件建造的項目,建造效率最高可提高50%,人均勞動率成倍提高,建造時間卻節省了三成,最快可4天蓋一層樓。美好置業集團董事長劉道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對比傳統方式,裝配式建筑可以節水50%,節約鋼材10%,木材80%,降低能耗40%。
一些建筑企業或業主擔心,采取裝配式施工,建造方式與人員技能大部分都得改變,需要大量投入,導致成本大幅提升。對此,有專家表示,工期縮短能帶來人工成本、財務費用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