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16家裝O2O進入下半場,投資人開始尋找新獨角獸
年初從新美大入局,到搜房網黯然離場,甚至家居電商知名品牌美樂樂的衰落,其實都昭示了這個事實,就是整個泛家裝O2O開始走向了融合,升級的下半場,搜房網之所以無奈取消家裝服務,美樂樂單一的家居電商平臺定位走向瓶頸,原因都在于無法打通家裝產業鏈,沒有對接上下游的資源,未來家裝O2O模式,無論是平臺還是垂直,都會向一站式整體家裝進行升級進化。
而根據中裝協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產值已達3萬億元,從業公司近15萬家;而到了2015年,隨著“新中產”人群的擴大,家裝行業總規模達到了4萬億元。而這正是諸多資本看好家裝業的一個巨大原因。在2015年初,眾多家裝O2O公司獲得了融資,“愛空間”在去年底獲得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領投6000萬元;海爾旗下的有住網則于今年6月獲得由宜華木業領投的1億元A輪融資,但是隨著下半年的資本寒冬,家裝O2O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易觀智庫發布的2011到2015年上半年融資數據
而站在投資人的角度看,在經歷了去年的寒冬以后,大部分不能自身造血的O2O項目死亡已經是時間問題,中關村的咖啡店沒有去年熱鬧了,曾經的那些抱著一腔熱情的“要改變世界,現在就差一筆錢和一個程序員”的創業者不好混了,但在資本寒冬之中,成熟的公司很少受影響,倒霉的都是初創型的小公司,取而代之的是重產業的有一定資歷的公司開始逐漸受到青睞,所以我認為所謂的“資本寒冬”唯一的影響,只是投資人把錢集中到了更大的成熟項目了而已。
四、平臺與垂直邊界模糊,誰是下一只“最重”獨角獸?
從行業壁壘來講,家裝是最寬泛、最難以被攻破、也是最難以標準化的行業之一。
家裝的整體趨勢是“越來越重”這也是那些講求“輕模式”的小型公司逐漸難以適應的原因,寒冬淘汰了近幾年出現的打著“互聯網裝修”旗號的小型信息分包公司,資本開始向賽道中剩下的幾家知名公司靠攏。在去年,家裝O2O平臺型和垂直型企業還有很明顯的區別,但是在2016年,這種區別正越來越小,舉個例子,比如過去,土巴兔是國內最大的互聯網流量平臺,現在已經開始涉及“自營”的裝修業務,而過去作為垂直代表的愛空間,也在積極連接上下游產業鏈,向“平臺化”靠攏,未來,誰能率先打通,并且管理好上下游產業鏈,誰就能在這塊家裝大蛋糕下啃下更多,更為“最重獨角獸”。下面,根據目前的數據,我們篩選出進入“家裝O2O下半場”的企業。
數據來自于IT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