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強大的需求未必一定能變為有效的市場,它需要巨量的資金支持,國際上一些基礎設施遠落后于中國的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未必有很大的市場,原因就在于資金。從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供給端來看,目前基礎設施的資金主要來源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業投資。資金第一個來源是中央政府,投資大項目,主要是戰略性的、跨區域的項目,這類項目的主要承接者是央企為主,高鐵、跨江跨海大橋的建設、南海島礁基礎設施、邊疆的戰略性公路等;第二個來源地方政府,從層級來說包括省、市、區、鎮等多個層級,層級越低資金的籌措、償還能力越差,有機構統計和測算,大致估算出地方政府直接和承擔擔保義務的債務有30萬億之多,繼續提高債務的能力已經非常有限;資金的第三個來源是企業,通過自有資金和金融機構融資投入基礎設施項目,即PPP模式從事基礎設施建設業務,但目前多數PPP項目難以通過直接的經營達到收支的平衡,實現企業投資的合理回報,仍然必須依靠政府的保底回報來支撐,實際上是BT項目的回購延長而已,本質上是地方政府債務的改頭換面,這些可能是未來的問題,甚至不排除變成陷阱。
其他基礎設施,如電力、水工、水電等的建設高潮已經過去,更新改造的需求不會帶來建設量的增長,維持目前的建設投資水平已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