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建設空間較大,但資金來源成為一個巨大障礙。隨著中國城市發展,高密度人口聚集、人們使用基礎設施的頻度不斷提高使城市承載負荷不斷增加,基礎設施市場的建設需求似乎永無止境的,人們只要看到城市擁擠的道路、擁擠的地鐵,就能感受到建設的需要,但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取決于市場需求,也取決于資金能力。
目前我國的基礎設施在某些方面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高鐵、高速公路的通車里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目前政府仍然在加大投入,以目前的建設速度,在持續5-10年的建設周期后將逐步進入下行通道;城市的基礎設施,新建和改造的空間非常大,尤其是交通設施和地下管網、海綿城市的改造將會給市政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特大型、大型城市的公共交通建設將延續很長一段時期,以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人口密度為例,我國城市人口的密度比歐美一些城市的人口密度要大得多,公共交通成為解決城市交通的主要選擇,由此我們預計軌道交通的建設,將會與城鎮化的進程共始終,已經建成的城市,土地資源不可再生,地下空間的使用將持續推進,在可以預見的未來20年城鎮化進行中,軌道交通的建設將不會停止,并逐步從特大型、大型城市發展到地級市;在城市基礎設施中,我們尚存在基礎設施的不合理和基礎設施的欠債,不合理的基礎設施需要改造,比如通過城市道路改造提升交通通行能力;地下管廊的建設和海綿城市的建設改造,要么是我們欠債、要么是為我們過去的錯誤埋單,可以說從需求角度來看,基礎設施的發展空間比房屋建筑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