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發生罕見強拆歷史建筑事件,罕有四十年代現代主義建筑一夜拆光。
金陵臺2號、4號與妙高臺1號、3號的殘留部分和尚完好的詩書路69號、69號之一被鉤機野蠻拆毀。
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金陵臺、妙高臺民國建筑未能在“緩拆令”下幸存——6月10日深夜11時到次日清晨,金陵臺2號、4號與妙高臺1號、3號的殘留部分和尚完好的詩書路69號、69號之一被鉤機野蠻拆毀。這一駭人聽聞的強拆在微博上引起震動與聲討。
拆除前的詩書街69號之一。
現場
民國建筑如同被轟炸
金陵臺、妙高臺所處的拆遷和開發地塊位于觀綠路和詩書路的匯合處的北面,目前地塊被圍墻圍了起來,記者現場看到,在詩書路上的圍墻大門用鐵鏈鎖住,被拆毀的民國建筑正好位于詩書路街道辦對面。據街道辦的工作人員介紹,被拆毀的建筑為詩書路69號、69號之一。
從高處和通過圍墻大門的門縫可以清晰地看到,被拆毀的建筑殘骸縱橫交錯、橫七豎八堆積在一起。梁柱歪斜,露出鋼筋,大面積的青磚墻倒塌下來。紅磚墻也斷裂成幾大塊倒在上面。走過詩書路的行人紛紛在民國建筑的殘垣斷壁前駐足觀望,搖頭嘆息。這個建筑只有一面有著拱形裝飾的兩扇窗戶的墻還未倒下。窗戶的南邊用七八米長的編織布擋住里面的建筑殘骸,窗戶的北面用綠色塑料搭建的棚子還沒倒下。
居民
10號晚至11號清晨深夜施工
在原詩書路街道辦事處前停車場的管理員告訴記者,前兩天他輪休,這個民國建筑還好好的在那里,今天端午節我上班,一大早過來發現建筑沒有了。
家住對面的一位街坊告訴記者:“一個多星期前,開發商就準備干壞事了。他們先是用編織布把對著我們詩書路這邊擋起來。這個工地對著觀綠路一面是人民路高架的一個出口,大家很少會注意那邊。”他說,前幾天他們白天就有人在里面敲敲打打,我們就過去看,他們一看有人來就溜走了。
另一位老伯說,10號他很早就睡了。“到了晚上12點左右,就有轟轟的聲音把我吵醒了,震動好大,和地震一樣,持續了幾個小時。我就出來喊了幾聲,不讓他們在深夜施工。但是沒人理我。到了早上,一看,這個建筑就變成這樣,簡直就和日本仔轟炸過一樣。”
“凌晨4點左右,聽到鉆頭打墻的聲音,我還以為哪里出事了。”在附近某物業公司上班的保安李大維,仍清楚地記得6月11日凌晨,自己在宿舍休息,迷糊地聽到響聲,“我住的地方在二樓,看過去有樹擋住,但也能看清是挖機在推墻,模糊記得是兩輛車。”李大維說自己當時納悶,為何這么晚進行施工。他回憶稱,直至清晨,整個工地才安靜下來。
李阿姨說,我們知道這個民國建筑早就說不能拆了,他們深夜鬼鬼祟祟來拆樓,肯定不是光明正大的事情。我當晚就打了12319城管電話,但是早上起來,這個樓還是拆了。
街道辦
開發商曾就暫停開發行政復議
據光塔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介紹,金陵臺、妙高臺所在的地塊是2008年5月26日頒發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穗規地證0289號),建設用地面積2031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4030平方米,同時也發出了《建設用地批準書》(穗國土建用字【2008】第312號)。
但是,根據“越秀區爛尾地及超期未動工地塊情況說明”中的介紹,去年5月,因“項目涉及歷史建筑保護、拆遷等問題而暫停開發。用地單位正就有關問題提起行政復議。”
事件回放
去年開拆后規劃局發文要求暫緩拆除
詩書路金陵臺地塊從1994年被征收,1996年開始進行開發,1998年爛尾,原開發商廣州市南方建設開發公司因為后續資金未到位,工程爛尾。2007年,廣州市翠樺置業有限公司競拍得到該地塊,開始拆遷工作,因為與居民在拆遷賠償安置的問題上沒有達成共識,僵持至今。
2012年5月15日,微博網友“古粵秀色”在微博上發出一條呼吁保護妙高臺金陵臺民國建筑的微博,稱這些老建筑在“緊急拆除中”,引起了熱心街坊的關注。
詩書街道辦曾與拆遷負責人協商暫停施工,不久施工隊繼續開拆。
2012年5月17日,越秀區文廣新局組織專家到現場考察評估,論證后專家建議將妙高臺1、3號,金陵臺2、4號和詩書街69號之一作為歷史建筑予以保留,拆遷被叫停。隨后,詩書街道辦應文廣新局要求,到現場對建筑的保護問題進行勘察。
2012年5月18日,市規劃局回應,上述建筑均不屬于文物保護單位,也暫未列入登記在冊的文物線索。而且,由于廣州市歷史建筑名錄尚未出臺,目前也無法認定這些建筑是否將作為歷史建筑予以保護。但是,規劃局也表示,根據已公示的《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上述建筑位于歷史城區海珠中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保護范圍。根據2008年國務院頒布施行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以下簡稱《保護條例》)第二十八條提出,在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名村核心保護范圍內,即使拆除歷史建筑以外的建筑,也應當經規劃部門和文物部門批準。
由于該地塊在2007年拍賣和2008年出讓時,《保護條例》尚未出臺,規劃局只能建議國土局通知施工方暫緩拆除,于是向國土局發出“關于暫緩拆除詩書路兩處房屋的函”。
詩書街在民國期間是達官貴人聚居的地方。妙高臺、金陵臺于1946年由香港商人合資興辦的置業公司所建,用“臺”字作街名,可能是沿用香港街名之慣例。據街坊介紹,每間屋有兩層半,每層約100多平方米,里面的外墻采用的是棕紅色意大利批蕩、酸枝家具,還有地下車庫和水池,十分珍貴?;泟∶已τX先曾在上世紀50年代初入住妙高臺4號,住了兩三年后搬走。
@古粵秀色:一年前,我們以為這建筑與歷史價值都是罕見的【金陵臺、妙高臺】能夠保住,政府部門也發通知干預,欣喜。一年后,我們目睹瞬間強拆,已是無言。專家論證已有價值,都被【拆除】,簡直是廣州文保史上的恥辱,無法接受。讓熱愛廣州,對廣州文保給予希望的我們非常失望!默哀
vickymama :【悼念金陵臺妙高臺民國建筑】自從2010年6月我第一次在詩書路看到這棟建筑,它的宏偉壯觀與它的殘破同樣引起我對它一直的關注。之后我每次經過詩書路都引頸看它現狀,在外圍偷拍幾張。這組圖片是2011年冬至我和@古粵秀色在被車場保安吼的情況下拍的,拍攝角度最多的一次。沒料到會是遺照。
@陸地圍脖:民國少有的現代建筑,看起來比上海的綠房子還贊,土鱉啊
@柳肅:從照片看這棟建筑屬于早期現代主義,這種建筑國內都為數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