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程輝:大家有點意猶未盡,魏老師給我們帶來這么美好的視覺享受文化內容,能看得出來,通過魏老師十幾年的研究、講述的內容能感受到:在這片土地上,老祖宗對待藝術、對待思想,工藝制作已經達到了非常自由的狀態。這樣的一種自由狀態和這么優秀的傳承,還有所謂的設計資源,如果我們思考這些當成設計的資源來說,追溯兩千年前、其結果為什么都表現得這么精彩,而我們現在運用卻存在這么多障礙,跟傳承有關還是跟設計有關?跟學習有關還是跟我們的技術有關?當下的設計出現了哪些問題?在魏老師的圖片上可以看到;有銘文的器物、還有城市的建造,都表現了傳統中非常值得敬畏的一面!如果回到當下的設計與城市,一個城市化的思考和本土化的態度上,我們當下是怎樣的狀態?請劉曄先生給我們講一講。
九易莊宸集團總裁 劉曄
劉曄:我今天原本準備了一個城市設計中的本土思考,剛才聽到幾位學者老師的講話,我想放棄原來準備的東西,從文化方面說一說。我想提我的觀點,就是文明和文化要有區分。我們大家都知道一提就是五千年文明,沒有人提五千年文化。我們提四大古代文明,也沒有提四大古代文化。文明在那個時代跟當時的科學技術、生活方式、社會組成方式密切相關的狀態,比如說我們可能分為游牧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等等,可能會出現斷層,可能只是歷史的一種記載。比方說古巴比倫文明已經消失了,找不到了,古羅馬文明又被找尋回來,重新發揚光大的,已經不是原始的文明了。所以我認為文明應該是讓我們反思的,文化是傳承的。文化是什么?文化不是我們寫幾篇文章,說我希望我們呈現出什么樣的文明狀態、文化的狀態,或者人和人、社會、技術等等,而是現實就是那么存在的,那個就叫文化。比如企業為例,我寫了很多,那不是企業的文化,是我希望達成的狀態。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人和人實際存在的交往方式、工作的方式、取得的效果、交流的語言,這是我們呈現的文化。
文化為什么和文明不一樣?文明可能會斷代,而文化不會斷代。前幾天我們去參加了正定的街廳整治的評審,正定有一句話叫九朝不斷代,一直傳承下來基本沒有什么大的戰亂,沒有把文明摧毀從頭來過,一直是在延續的。當然它可能受到了外力的侵蝕、打擊比較低,可能發展得速度不是那么快,但是恰恰是保留了傳統的文明,延續了他自己獨特的文化。所以我認為,文化和文明首先要有所區分。
回過頭來說我們現在的文化。我認為文化必然是一種生態的、交織的,是各種形態雜陳的。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仿古建筑、外來建筑,歐洲的東南亞的,包括我們環境設計利民的,這都是歷史發展時期必然出現的文化現象,因為現在正是社會經濟發生巨大轉變的時期,這種雜陳的狀態才是一種健康的狀態、一種正常的文化的狀態。所以在這種環境下,怎么能夠把我們本土設計、本土文化的內涵做出來,這才是我們最要下功夫的。
設計師可能吸收了很多的文明,感覺自己承擔了強烈的傳承文化的責任,但是我們有沒有能力把這種文明轉化成我們的知識、技能、技巧轉化成作品,用來使我們的社會文化能夠得以傳承呢?我旁邊坐著劉坤老師,我們這幾年交流的比較多,劉昆老師一直在提的重要的概念,我也比較贊同的,叫做一體化設計的概念。這個一體化設計的概念是什么呢?整個我們的設計是要為社會解決問題,創造價值,承載文明、傳承文化的,它不是某一個單項的設計專業,或者通過某一個單點的設計項目就能夠使設計發揮作用的。這個一體化設計必然是規劃、建筑、室內、景觀、裝飾、工業產品、平面美術、廣告等等粘合起來的。也就是說單靠一個領域做再多的活動推出再多的產品是無濟于事的,只有全社會共同認識到。
我們也想創造這樣的平臺,一直在走全過程設計的整合工作,原來我準備說城市設計,城市設計里邊可能需要的是建筑師、規劃師的合作,延展到我們自己的建筑立面,必然牽扯到規劃師、建筑師、室內設計師景觀設計師的合作,到環境設計師這便,這兩年得到都在說上學建筑師下學軟裝師,它都體現的是一種cross over(跨界)合作,所以我感覺在未來的我們本土的態度里面,有一個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團結在一起,一起來完成本土。
本土這邊我只說一句話,本土是什么?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是又受了西方的教育,又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精英的一群人,我們生活在本地,在這個時代用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技能、技術再創造著我們現實的文化作品,這就是我們的本土設計,這就是我們應該有的概念,謝謝!
每日精彩推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