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資訊 > 要聞 > 行業要聞 > 正文
“沒有具體時間表”退房令行三載尷尬了誰?
來源:中華建筑報  作者:陳夢妤  時間:2013-01-25 12:02:57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國資委的退房令將滿3年,但這紙“將軍令”似乎成就了一場“未了局”。除了中國建筑外,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非房央企的地產業務近3年來實現了快速發展。對此,全國房地產商會理事李驍表示,非房央企應該退出房地產市場。

  1106億元,這是非房央企中國建筑去年地產業務的銷售額。

  相關閱讀:央企乘勝追擊拿地兇猛 引國資委內部警告 

  國資委的退房令將滿3年,但這紙“將軍令”似乎成就了一場“未了局”。除了中國建筑外,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非房央企的地產業務近3年來實現了快速發展。對此,全國房地產商會理事、上海乘星行行銷服務機構總經理李驍表示,非房央企應該退出房地產市場。

  非房央企

  應退出房地產市場

  2010年3月,國資委宣布,除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外,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在完成企業自有土地開發和已實施項目等階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產業務。

  然而,3年后的今天,仍有央企“賴著”房地產不走。記者了解到,中國鐵建、中國中鐵、中冶集團等央企的地產業務最近3年快速發展。中國鐵建和中國中鐵是在2009年后才大舉進入房地產行業的,其地產業務在2012年房企銷售5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23位和第24位,分別達到213億元和199億元。截至2012年底,除了21家被允許繼續從事房地產業務的央企外,只有不到20家央企通過剝離或者轉讓方式退出了房地產市場。

  對此,李驍指出,非房央企應該退出房地產市場。第一,國資委下屬企業本來就不是一般的市場化企業,其經營發展應符合國資委的方針政策。第二,企業應重視主業,不能輕易嘗試多樣化,這符合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就部分非房央企地產業務銷售額超千億元這一現象來說,其主業銷售額往往遠高于地產業務銷售額,后者構不成主業。如中國建筑去年的建筑業務新簽合同額達9357億元,1106億元的地產業務銷售額只是“九牛一毛”。再者,央企擁有大量壟斷資源和強大的資金支持,這是民營企業所無法匹敵的。第三,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如果大量資金繼續涌入房地產行業,制造業等繼續被“冷落”,那么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將受不利影響。

  央企“陋習”

  致退房令“爛尾”

  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下半年,上海、廣州等全國主要城市的“地王”都被央企收入囊中,共計耗資250余億元;今年1月以來,央企屢屢成為土地市場“主角”,以致于國資委不得不對其作出內部警告,并表態“央企一律不當‘地王’”。

  不能否認,央企逐步退出競爭性領域需要一個過程,需要遵循市場規律,我國的房地產行業也確實需要一些央企的參與,通過央企來平衡房地產市場的各方關系。但是,對于非房央企涉房,李驍認為是弊大于利的,央企的迅速發展離不開其所擁有的壟斷性優勢,如銀行融資、政府關系等。

  李驍表示,央企的拿地規模較大,動輒幾十萬平方米、幾十億元,無形中抬高了房價。在目前供小于求的市場形勢下,央企往往忽略了對自身品牌或發展戰略的研究,大量項目因此成為“半拉子工程”。但是,“扛得住、捂得住”的心態令央企對此“不屑一顧”,而市場對此也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以房地產行業為重要財政收入來源的地方政府自然期望樓市頻現“地王”,進而或明或暗地支持國字號企業競標土地。央企那些零碎的房地產項目交易,與其說是在執行國資委的退房令,倒不如說是按部就班的產權交易。即使遇到了融資、銷售等方面的困難,但是由于看好房地產行業的前景,多數央企對退出房地產業務采取的是“拖一拖,瞧一瞧”策略。

  在李驍看來,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縱深大、容量大,還未進入寡頭競爭時代。萬科雖然是業界老大,但單家民企的力量尚不足以撼動整個市場。若幾家大型央企聯合,萬科的發展空間卻可能受擠壓。在以資本為主導的市場上,符合大企業胃口的土地已經越來越少,因此國資對民企來說越來越重要,萬科幾年前謀求國資入股正是出于這點考慮。即使民企沒有資金壓力,但在與地方政府進行深度合作時,其不如央企的地位劣勢就非常明顯。

  國資委態度

  決定退房令“生死”

  記者了解到,目前房地產行業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維持在10%~20%之間,相對可觀,而央企資金實力雄厚,一旦選擇退出房地產市場,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利益保證點。國資委此前公開的數據顯示,78家被要求退出房地產項目的央企旗下共有房地產子公司227家,約占央企全部三級以上房地產公司數量的60%,資產總額占比為15%,銷售收入和利潤占比為15%和7%。

  對于退房令的下一步趨勢,李驍指出,這還要看國資委的態度。房地產行業可賺快錢的特質令不少人趨之若鶩,而國資委是在央企房地產業務遍地開花和“國進民退”態勢逼人的特定情勢下發布退房令的,對退房對象的定義比較明確,但沒有規定具體的退出時間。從近3年的執行情況看,國資委“說大話”的嫌疑明顯,市場出現惡性循環。我國政府政策公信力缺失已是常態,如果沒有輿論施壓或上級部門追責,這一政策很可能就此“流產”。

  此前也有媒體就此采訪國資委新聞處,得到的回答是“沒有具體時間表”。由此看來,國資委雖然沒有否定退房令,但這一政策基本已被束之高閣。

  “狼來了”空喊3年,只留下“一地雞毛”。

關鍵詞: 國資委 退房令 時間表 非房央企
分享到:
[責任編輯:佟鳳]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9 手機:13520858904。